双11核心系统100%上云 云从此站起来了
原标题:双11核心系统100%上云 云从此站起来了
今年的双11在剁手党的疯狂之下,再创新纪录,订单创立峰值达到54.4万笔/秒,最终交易额锁定在2684亿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阿里巴巴首次将双11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阿里云上,用公共云支撑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交易。
普通消费者可能并不关注这个事件,但对于整个云计算产业而言,这是一件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代表着公共云在支撑核心业务系统方面,从此站起来了。
公共云首次支撑大型核心业务
过去几年,云计算迅速发展,帮助了很多创新创业类企业迅速崛起。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云计算也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市场节点——承载越来越多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
但是在面对大型客户时,云计算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大型客户相信,云计算可以承载核心业务。
几年前,一家云厂商的人去拜访某大型国有银行,提出希望银行业务可以上云。没想到,银行的人直接了当地讲:“只要你们敢把你们的核心业务系统放在你们的云平台上,我们能就敢把银行业务也搬上来 。但我们绝对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大型客户对于云计算的疑虑可见一斑。
实际上,很多大型客户有这样的认知也是因为受传统IT厂商的“教育”。过去几年,云计算不断蚕食传统IT市场,很多硬件厂商就不断向客户灌输这样的理念,说云计算只能支撑简单应用,核心而复杂的业务系统根本无法支撑。
可以说,今天阿里云用双11核心系统100%上公共云,打破了上述论调。
对于整个云计算行业而言,这次实践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分水岭。经此一役,恐怕再没有人去挑战和质疑公共云能否支撑大型核心业务系统。
云计算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通常都会有一些节点性事件。2013年,亚马逊AWS击败IBM获得了美国中情局6亿美元的大单,成为了新兴的云厂商面对传统IT厂商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后来公开的法院文件显示,亚马逊AWS完胜IBM,是因为在多个技术指标上实现了领先。
今天,阿里云使用公共云支持双11核心系统,放到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历史上,同样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这背后,同样也是因为阿里云历经10年发展拥有了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
过去10年,阿里云从第一行代码开始,自主研发了“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大数据平台、神龙服务器、OceanBase、PolarDB数据库等核心技术平台和产品。正是这些技术叠加形成的强大云平台,才让阿里云成为第一家支撑大规模核心业务系统的云计算厂商。
以神龙服务器为例,今年双11支撑计算峰值的幕后英雄就是它。通过自研的服务器架构,神龙服务器融合了物理机与云服务器的各自优势,能够将线下的物理集群非常顺滑得迁移到云上来,不仅保证稳定运行,在性能上还有非常大的飞跃。
在昨天双11媒体沟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着重强调了这样一句话:“不是任何一朵云都能撑住这个流量。”如此有底气的表述背后,是一个技术积累深厚的阿里云。
云计算进入核心技术攻坚战
自2006年云计算正式诞生以来,有关云计算的争论就不曾停止。但是最近几年,一个愈加明显的趋势是,越多越多的企业开始转移到云上,充分享受这项新技术带来的红利,不上云反而成为了落后企业。
在云计算发展早期,厂商们比拼还是以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主,因为更多的可用区和CDN节点,可以保障互联网类客户的计算体验。
今天,随着云计算厂向传统IT厂商的腹地——金融、政务等市场发起进攻,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大型客户对于云厂商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现在市场上仍有一些后来的厂商希望借着修改开源源代码,迅速做大云计算业绩,但是长远看这种模式很难真正建立核心竞争力。
云厂商的基础设施布局,短期内依靠强大的资本支出可以迅速补齐,但是对于核心技术和大规模核心场景的支撑能力,则需要一个长周期的积累过程。
未来的云计算一定是一场全栈核心技术的综合较量,要想成为的赢家,以十年为周期的技术积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