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王勇:本次诺奖研究成果较微观 未必能在宏观领域推广

发布时间:2019-10-15 08:29:57

  10月14日,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迈克尔·克雷默三位经济学家分享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学者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量,提出了在反贫穷方面具有可执行性的措施,不仅延展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也“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提出了实验性方案”。

  从正面角度来说,可以体现出对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视,这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世界上有85%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现有的理论对于怎么帮助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支持和评估还不够,比如中国的很多经验没有被很好地总结,因此,我觉得发展经济学的确需要更多的研究,需要诺贝尔经济学奖来鼓励。

  同时,就这三位诺贝尔得主的工作而言,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他们着手研究的不是宏观发展的大问题,而是较为微观的问题,像管道工一样解决问题。比如帮助解决农民偷懒不爱工作的问题,农民不使用化肥问题等,第二个特点是,研究方法有创新,有鉴意义,通过实验方法在微观计量分析时,能更好地解决所谓的内生性问题,这对于我们经济学家在科学分析数据,特别是因果性分析时,是有帮助的。

  迈克尔·克雷默曾有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比如火箭系统里面哪怕就有个小的螺丝坏掉,就会导致整个火箭的爆炸。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呢,就是因为它们很多的环节不完善,比较薄弱,而这些环节一旦有哪个断裂,就导致整个经济发展停滞,具有放大效应,导致跟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大。

  不过他们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些人认为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艾丝特·杜芙若关注的微观问题,不一定能够扩大到宏观领域。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也认为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是非常值得去反思的。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更加强调的是,要使得一个国家降低贫困,关键是让产业能够健康不断地升级,那么就要让产业更加符合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我认为更重要的减贫方式,是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使得落后的国家、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进一步要变成高收入国家,需要把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结构的内生性和内生变动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给出行之有效的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