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双创大赛总决赛来了!457万人参赛 赛后成立公司一半完成融资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大赛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打开了一扇美丽的天窗。
自2015年举办以来,今年已经是第五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双创平台。
在10月10日上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五届大赛累计230万个团队的947万名大学生参赛。尤其是即将于10月12日至15日举行总决赛的第五届大赛,共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接近前四届大赛的总和。其中,国际赛道有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1153所院校的6000多名大学生参赛,使大赛成为了一场“百国千校”的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
“大赛在高教、职教、国际版块的基础上,今年拓展了面向高中生的萌芽版块,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中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广泛开展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主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吴岩说。
近年来,大赛孵化了一大批高质量创业项目。吴岩说:“我们做了一个调研,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双创“尖子生”
已经留校任教的北京理工大学倪俊去年参赛时,还是一名在校博士生。他介绍,去年参加最后决赛的几个项目中,有来自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项目。
倪俊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军用和民用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工作,在第四届大赛获得了总冠军。
“在2012年,我们携第一辆中国燃油赛车赴德国比赛时,发动机损毁,我们10几名学生为了抢修赛车在山林里露营一周,睡草地,生篝火,终于将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欧洲赛场;在2015年,我们为了研发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赛车,与欧洲人赛跑,在车间内连续倒班工作数月,多名学生负伤缝针数十针却仍然在坚持奋斗;在2016年,为了保障我们研制的军用无人车向陆军首长亮相,几名学生驾驶货车运输高压电池从北京往返黑龙江塔河,穿越大兴安岭森林,往返6天6夜,无惧生死考验。经历了近十年的磨难与坚持,最后汇聚大赛上那几分钟的汇报与演示。”他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陈文彬团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公益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单项奖。
他的团队名为“桃醉井冈——红色茅坪奔赴小康筑梦工程”,2015年就以志愿服务为契机结缘井冈山茅坪乡,此后成立了由园林技术、生物科学、市场营销等专业师生组成的“桃醉井冈”工作室。
4年来,陈文彬团队助力茅坪乡新增黄桃基地3000余亩,解决百人就业问题,为农户增收万元,茅坪乡于2017年2月顺利实现脱贫。
他介绍,团队精心打造了“桃醉井冈”品牌,开发小程序、抖音、公众号,创造品牌代言人“桃喜”,打造“桃醉井冈”超强IP效应。成功搭建淘宝、拼多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预售平台,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以及黄桃文化节等多种方式对神山黄桃进行宣传和推广,平台仅上线一个月,线上销量突破12000笔,成交额达50余万元。
目前,陈文彬团队通过将“桃醉井冈”IP效应延伸,制定了桃喜精品旅游线路,并打造了三款桃喜主题民宿。
双创教育改革落地生根
第五届大赛总决赛将在浙江大学拉开帷幕。在过去的4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大两次问鼎总冠军,荣获金奖13项,金奖总数居全国第一。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介绍,浙大从1999年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竺可桢学院设立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构建了面向本科优秀学生的“未来企业家培育工程”,20年来已经培养了1000余名学生,学生毕业5年后平均创业率高于20%。
吴岩介绍,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了19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了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央财政共计支持8.8亿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
目前全国累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金课”2.8万余门,各示范校开设280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选课人数近630万人次。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钟志华介绍,为促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指委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并联合青岛国际院士港,搭建“政、产、学、研、用、投、金、创”平台,共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产业)转化基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原型工厂和创新创业孵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