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 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9-10-10 15:47:09

  巴彦淖尔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无毛绒分梳基地、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番茄料生产和番茄制品加工基地。。。。。。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该市以“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农牧业产业化速度,助推全市现代农牧业发展。

  六大产业彰显集群效应

  近日,临河区新华农业专业合作社万亩富硒小麦收割完毕。合作社负责人孔宪忠告诉笔者:“通过采取统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机播机收、统一灌溉、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种植规格等‘六统一’标准,不仅大大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也保证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今年小麦每亩能产80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50—80斤,订单价格也较去年每斤上涨4毛钱。这样一计算,一亩地平均能增收400元左右。”

  农民收获的红利得益于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调整种养殖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粮油、果蔬、中(蒙)药材、肉乳绒、饲草料和生物质六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建立可追溯制……六大产业彰显集群效应。

  粮油食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量在300万吨以上;向日葵400万亩左右,总产量在80万吨左右。主要龙头企业已形成年加工小麦100万吨、向日葵50万吨的生产能力。

  果蔬产业让农民生活甜蜜幸福。巴彦淖尔是享有盛誉的塞外瓜果之乡,近年来全市每年瓜类种植面积达30万亩左右,产量达65万吨。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果蔬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代表企业有临河的鲜农、浩彤,五原的民隆,杭后的啸天、睿斌等。

  中(蒙)药材新兴产业魅力绽放。巴彦淖尔市是自治区重要的中(蒙)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目前,全市中(蒙)药材总面积51.2万亩,年产量28.75万吨,总产值12.46亿元。主要种类有苁蓉、枸杞、黄芪、甘草、锁阳等。近两年来,该市还成功引种了红花、金银花、板蓝根、防风、牛膝、银翘等名贵中药材,效益可观。

  肉乳绒传统产业焕发了新活力。肉羊加工方面,2018年,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2125万只,已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饲养规模最大、唯一常年育肥出栏、四季均衡上市的绿色肉羊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乳业发展方面,目前,全市奶牛存栏16万头左右,年原奶产量达51万吨,其中有机奶产量达到3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市已建成存栏5000头以上奶牛养殖示范区3个,规模养殖比重占到95%。拥有乳品加工企业13家,设计加工能力80万吨,产品有液态奶、奶茶粉、休闲奶制品,酸奶等系列产品。绒纺产业方面,目前,全市山羊存栏240多万只,年产原绒700多吨。全市有绒纺企业有36家,已形成水洗、分梳、染色、纺纱、编织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具有无毛绒加工6000吨、纺纱750吨、羊绒制品760万件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无毛绒分梳生产基地。

  为养而种、为养而加的饲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饲草料种植面积270万亩左右,其中饲用玉米220万亩左右,优质牧草20万亩左右。以富川、正大、飞虹、力农等为代表的饲料、饲草加工企业达337家,年设计生产能力230万吨左右。

  生物质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去年以来,巴彦淖尔市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3%以上。

  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丰收季节,与内蒙古兆丰公司签订种植订单的杭锦后旗太阳庙农场种植户郭富强算起了自家麦田的经济账:今年兆丰公司以绿色小麦每公斤4元、富硒小麦每公斤4.4元、有机转换期小麦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订单种植小麦,每公斤收购价格平均高于市场1—3元,这样每亩小麦能增收1000元以上。“虽然兆丰公司收购麦子的要求很严格,要满足很多项指标才行,但收购价确实比别的地方高很多,所以再辛苦再累也值得。”郭富强说。

  对于兆丰公司来说,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麦农通过提质增效收获红利,农民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被激发,企业原料才能充足供应。

  据了解,今年巴彦淖尔市小麦播种面积129.7万亩,而以恒丰集团、兆丰面业、中粮面业、塞北粮仓等为代表的3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共落实小麦订单面积81.2万亩,同比增加8.2万亩。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对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培育和引进了恒丰、河套酒业、中粮、伊利、蒙牛、圣牧高科、鲁花、小肥羊等一大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粮油、肉乳绒、果蔬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这些优势特色产业,全市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全市通过引进、培育、整合等形式,扶持壮大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291家,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到达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去年,全市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1元,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

  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

  在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下,河套大地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2018年,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益生圆农贸专业合作社高粱总产量达到了3750吨,102户合作社社员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看到了效益后,今年,合作社与当地制酒厂签订了5000亩红高粱种植订单。

  合作社社员许辉今年把自家的200多亩土地全部都种上了红高粱,从种到收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农资服务、田间管理,这让许辉不仅节约了经营成本,还鼓了钱袋子。他感慨地说:“种高粱效益挺好,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订单,我们每亩地收入比以往多二三百块钱。”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快培育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5593家,入社成员6.1万多人,基本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社会化服务、流通、林业以及渔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牧业、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