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资金面不紧 银行仍推节日专属理财吸金
已是季末时点,在连续多日开展逆回购操作后,央行9月29日宣布不开展逆回购操作,理由是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银行依然推出了较高收益的节日专属理财产品,不过有的募集期长达半个月,以此摊薄理财实际收益。
连续7日开展14天期限逆回购之后,央行终于踩了刹车,9月29日宣布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那么,在季末资金面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季末银行揽储情况又是如何呢?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按照往年惯例,部分银行推出了节日专供的理财产品。不过,记者注意到,国有大行对节日理财的热情并不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行对于节日理财市场仍然比较积极,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节日专供的理财产品,在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颇为显眼。
有银行人士表示, 9月16日起,央行全面执行“普降+定向”降准,释放9000亿元资金缓解银行压力,市场流动性宽裕。但是,在“金九银十”的特殊节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银行揽储压力仍相对明显。
该人士还提醒道,在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行的态势下,节日理财之所以能做到高收益,主要是银行拉长了募集期,有的募集期长达半个月,摊薄了实际收益。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发现,不少节日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都是从9月底至10月中旬左右,如某农商行一款两年期的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为5%,募集期从9月24日一直到10月8日,足足有15天;还有另一家小银行的一款96天期的产品,业绩基准为5%,募集期从9月29日至10月10日。
投资提醒:尽量选择募集期较短产品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主编殷燕敏指出,募集期期间资金的收益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的,并非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因此,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就被摊薄很多。
很多投资者并不关注募集期的时长,冲着高收益去购买,往往产品的规模很快就募集满了,到募集结束日是买不到该产品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时,尽量选择收益较高、募集期较短的理财产品。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