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园区兴 产业旺 经济强

发布时间:2019-09-30 09:26:21

  绵阳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共13个,数量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位

  在绵阳经济发展中,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紧紧围绕特色化、高端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抓牢转型升级发展主线,大力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不断加强载体建设和园区重点产业培育,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A。

  第一个国家级园区高新区开创我市园区发展之路

  1992年,绵阳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辖永兴、磨家、河边三个建制镇和普明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2000亿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国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园区、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

  二十余载的砥砺前行,绵阳高新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310亿,工业总产值突破1180亿,“两新”产业产值占比超过90%,经济总量占到科技城的40%,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在全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百强榜中排名第77位,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评价结果中综合排名位列59位……绵阳高新区创造了多个辉煌。

  B。

  13个省级以上园区成为聚集优势产业加速的重要载体

  2018年,江油工业园区、游仙经济开发区获批为省级高新区。截至2019年,全市已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数量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国家级园区3个〔绵阳高新区(含河北-平武工业园区)、绵阳出口加工区、绵阳经开区〕,省级园区8个(江油工业园区、游仙经济开发区、安州工业园区、绵阳工业园区、三台工业园区、北川经济开发区、梓潼经济开发区、盐亭经济开发区)。

  建设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高新区数字视听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江油工业园区特钢产业示范基地、安州工业园区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数据反映发展。2019年上半年,绵阳汽车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四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已集聚企业138户。全市工业园区聚集规上企业806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83.7亿元、增长15.5%。列入省“51025”重点园区培育计划的5个园区实现产值897.35亿元、增长11.52%,占全市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8%。工业园区切实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引擎。

  在园区不断壮大过程中,优势产业得到加速集聚。围绕京东方、惠科、威马汽车、海立电器等重大项目抓好招商引资,在延链、补链上下深功夫,培育园区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布局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等产业项目,依托高新区、经开区、游仙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高新区、安州工业园区,建设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将工业园区低效闲置土地和厂房作为清理处置重点。近年来,全市工业园区共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000余亩、闲置厂房(办公用房)60万余平方米,有力促进了园区高质量发展。

  C。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在我市园区发展过程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淘汰落后产能,限制园区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入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配合支持园区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化改造。

  我市严格执行《四川省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市所有工业园区均已按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或依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业废水。

  同时,园区发展环境也不断优化。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市本级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支持资金2950万元。指导园区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近5年累计获得省级产业园区专项资金1.39亿元,推进了园区承载能力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江油工业园区等7个园区纳入省“园保贷”试点,省级财政风险补偿金、园区财政配套资金共构成6400万元担保金,2018年为企业发放贷款18笔、金额7650万元,累计发放40笔、金额1.68亿元,有效缓解了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

  下一步我市园区发展将按照科技城“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省“51025”重点园区培育计划和绵阳“园区千百亿工程”,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布局,按照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和错位竞争的要求,统筹布局产业项目,引导企业和更多优势资源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从企业集聚到特色产业集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