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网+河西教育”新形态

发布时间:2019-09-26 14:05:09

  未来教室、虚拟演播室、3D实验剧场、VR创新实验室让梧桐中学学子在体验中构建创新思维;STEM课程、微型农场让恩德里小学的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河西区第一幼儿园将信息化设备与游戏巧妙融合,四幼、八幼积极开发适合幼儿的掌上阅读课,寓教于乐……河西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令人眼前一亮,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手段智能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充分展示了河西教育的发展潜能。

  多年来,河西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建成区域教育网络数据中心,统一出口,万兆互联,实现了区域光纤网络、数字化校园系统、无线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覆盖,并在各高中学校建设创新实验室共88个。2018年,河西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立项322个,参与建设学校39个。今年,信息化专项建设又确立上海道小学“互动编程创客教室”、微山路中学“物流及空中竞技”和一幼“幼儿个性化自主学习资源包”等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项目258个,申请立项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60个。还有将海河中学、枫林路中学、四十一中学、梧桐中学、恩德里小学作为试点的智慧课堂项目,把具备门禁、定位、课堂及时交互功能的“智能校园卡”投入使用。河西区教育数据信息中心书记、主任温晓川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卡上的操作,完成相应判断。这对采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进度、完成精准教育和个性化的学习大有助益。”

  今年,河西区下大力气推动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规模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改变师生与校园资源的交互方式,实现师生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发展,从而建立科学、精准的“智慧管理新模式”,开放、协作的“智慧育人新模式”,个性、共享的“智慧教学新模式”,构建中小学、幼儿园不同阶段内涵特点的“互联网+河西教育”新形态,全面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河西区还将智能元素融入幼儿园三级监控建设,强化预判功能,保证幼儿安全。

  目前,河西区正在积极探索5G在网络远程扶贫、移动教研直播系统方面的应用,尝试通过5G试点方式在第二新华中学与甘肃庄浪学校间开展共同教育教学;通过现场直播方式实现教研员下校的现场听评课直播,供全区教师实时学习教研一线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