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国内城市的创新发展经验

发布时间:2019-09-25 08:47:38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在,国内城市纷纷推动创新发展,积累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鉴的经验做法。

  深圳——中国硅谷

  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位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引进人才28.5万名,增长8.4%,新增全职院士12名、总量增长41%,新增高层次人才2678名、增长59%。截至目前,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14415家,数量仅次于北京。

  主要做法

  大胆尝试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通过科技创新为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前海模式”成为深圳制度创新的新标杆。2019年1至6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共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8项,累计成果数达到462项,其中4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22项在全市复制推广。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三十证合一”、300项“不见面审批”“企业办事不出区和市民办事不出街”的“全城通办”。

  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深圳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层次专业人才的“1+6”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孔雀计划”等政策措施。截至2018年,深圳全市人才队伍总量达510万,全职院士41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480人,2018年新增2547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不仅如此,在深圳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中,自主创业以及在企业工作的占比超过七成,科技研发人员在企业工作的占比更是超过九成。

  高水平布局建设创新平台。深圳大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补齐短板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目前,全市已有8家诺奖实验室挂牌,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两个广东省实验室已落户,全市基础研究机构达到13家,已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190家,2019年内还计划新增国家及省级等各类创新载体超过100家。

  打造现代化创新配套基础设施综合体。以300米高的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为标志的现代化创新综合体在2019年顺利封顶。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技创新企业研发办公、人才公寓、服务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创新综合体,它能稳定可持续、较低成本的供给产业空间资源,高质量地服务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

  西安——中国硬科技中心

  西安有40多个知名科研院所,二本以上大学30多所,还有若干科工一体的企业。近年来依托科研基础、产业条件、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让西安成为硬科技产业“生长”的天然沃土。

  主要做法

  完善硬科技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体系。西安市专门成立硬科技创新产业局和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编制出台了硬科技八大领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2019年出台《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三年工作推进方案》及相关专项扶持政策,更大力度推进全市硬科技产业发展。

  围绕硬科技搭建聚人才平台。西安市联合国内外知名机构共同设立“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硬科技丝路协会、硬科技智库、创新联盟、城市联盟等一系列平台汇聚科学界、企业界和投资界等各方力量,引进更多硬科技的高端人才汇集西安,共同打造硬科技人才宜居高地。

  培育硬科技应用示范市场。依托中科院西安科学城、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电西部电子谷和电科二十所创新港等硬科技创新载体空间,把各类硬科技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新成果在西安先行先试,通过培育和发展硬科技应用市场带动硬科技发明、生产和应用良性循环生态链。

  成都——西部科技中心

  成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潜力加快释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做法

  敢为人先的科技体制改革。成都市较早出台了《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率先启动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明确了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支持模式、确权流程、定价流程、收益分配、内部管理、部门职责。成都成立首个“三权”改革联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现场会制度,组织高校院所交流“三权”改革推进情况。截至2018年,成都范围内已有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左右。诞生了川大魏于全院士、西交大翟婉明院士及中医大段俊国教授团队等一批成功案例。

  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成都树立起了“城市发展事业合伙人”理念,在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上,变“政府给优惠、高校院所供项目”的买卖关系,为“政府给机会、校院企作为”的城市发展合伙人关系。成都市先后与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川农大、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院大学及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分别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院所)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的框架体系。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和载体,促进人才交流及科研成果向成都转化。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成都是我国较早开展科技金融探索城市。目前已探索出“无偿资助—引导基金—政策担保—科技贷款—投贷联动—上市培育”的服务链条新模式,构建了“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底,引导设立13只总规模超1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组建50亿元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累计支持1692家企业,获得贷款37.25亿元。

  搭建资源共享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成都市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O2O模式,围绕创业者需求,依托“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截至目前,“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已汇聚创业服务机构688家、创业服务产品1907个、科技类创新创业载体200家,双创导师852位,服务辐射全市2.7万余家创业企业和团队,被业界誉为创业版的“天猫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