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引领中小行紧随 我国银行普惠金融现“雁阵”格局
当前,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银行普惠金融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同时,银保监会48号文则进一步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提出明确的“两增两控”要求:
“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
人民网记者梳理各家银行中报,聚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国有五大行紧锣密鼓,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均接近或超过全年目标;同时,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亦正在建立起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可以说,我国银行普惠金融已初现“大行引领、中小行紧随”的“雁阵”格局。
成绩亮眼“雁阵”引领银行普惠金融新格局
今年4月,银保监会提出要发挥大型银行“量增价降”的“头雁”作用,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
人民网记者经过数据梳理发现,国有五大行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均接近或超过全年目标。其中,工商银行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4400多亿元,比年初增加40%以上,位居榜首;农业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1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45%;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对应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36.2%、27.22%、27.07%;此外,新晋国有大行邮储银行上半年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26.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44亿元,增长12.41%。
在国有六大行“头雁”作用带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大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普惠金融贷款成绩亦表现不俗。
数据显示,在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截至报告期末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1672.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8.93亿元,增速在大型股份制银行中排名靠前,达22.66%;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300.37亿元,达到4232.12亿元,增幅为7.64%;平安银行截至6月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887亿元,较年初增长7.1%。
在城商行中,郑州银行上半年单户授信总额人民币1000万(含本数)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人民币259.66亿元,较年初增长13.78%,圆满完成“两增”指标;上海银行至今年6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亦达205.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幅度达20.80%。
农商行的“成绩单”也十分“靓丽”。其中,作为A股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农商行,青农商行持续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截止6月末,青农商行小微贷款余额为867.75亿元,占全行公司贷款余额的73.24%,较年初增长8.65%;常熟银行上半年适度加大对公贷款投放,上半年单笔授信100-1000万元、1000-5000万元的客户贷款增量分别占总贷款增量的31%、31%,较2018年上升明显。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伴随各级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供给明显上升,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及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透露,今年前5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6.89%,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五大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4.79%,比2018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成果显著。
多措并举差异化创新为小微企业质效提升“撑腰”
各级银行的差异化创新服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方面各显其能,真正为小微企业提质增效。
记者发现,作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各个国有大行正在创新推广供应链模式,积极探索全新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中报显示,上半年,农业银行着力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个私小微”新模式,打造“小微e贷”数字化产品体系,围绕“微捷贷”小额网络融资产品、“快捷贷”智能化融资产品和“链捷贷”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建设银行推出小微企业“交易快贷”业务,围绕供应链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全流程信贷服务。
同时,越来越多银行强调科技赋能,把金融科技与零售转型当做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多家上市银行中报显示,各家银行“赋能”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本和风控难题。其中,平安银行聚焦小微客群,利用集团科技优势,集成产品和服务体系,深入小微客群经营场景,并依托量化模型和数字金融运营平台,提升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客户获取及整体经营能力。同时,平安银行中报显示,通过科技赋能,该行已实现客户转账全流程语音输入;引入人脸识别、联网核查、图像识别能力(OCR)等技术;同时围绕中小企业客群经营特点建立公私账户一体化服务,为小企业结算提供便利。
特别要提到的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而言,准确的市场定位也是在它们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先天优势和制胜法宝。身处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银行就把坚持服务文创企业当做该行的特色发展定位,不仅推出“创意贷”特色产品,成立雍和、大望路两家文创专营支行。此外,针对初创期企业,北京银行还提供创业贷、“文创信保贷”“文创普惠贷”“小微企业续贷”“网速贷”等专属产品,打通了文化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公开数据显示,北京银行累计支持小微文创企业占全部文化金融户数的90%以上,为同业中服务小微文化企业最多、下沉客户最广的金融服务机构。
实现“敢贷”“愿贷”内部机制建设调动基层积极性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要推动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支持银行单独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
“要把普惠金融作为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要长期坚持下去。”工行副行长胡浩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要从资源分配、考核机制、资金价格、产品创新、落实尽职免责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把小微金融真正“做实”。
就各家上市银行中报内容来看,加强银行内部的体制机制建设,正在成为提升支持小微企业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正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开山石”。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挂牌,10家股份制银行在总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服务中心。其中,农业银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三农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客户设立799家专营机构,在“双创”示范基地、各类园区、专业市场、特色商圈等小微企业聚集地区逐步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小微金融服务示范行,实现与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持续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邮储银行持续推进小微企业特色支行建设,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在建小微企业特色(分)支行共计302家,全面覆盖36家一级分行。
另一方面,只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才能打消基层机构和员工服务小微企业的顾虑和压力,变“拒贷”“惧贷”为“愿贷”“敢贷”。如郑州银行新建小微团队,组建“转训师”队伍,制定小微团队在岗能力提升方案,开展专项产品培训。同时,还优化激励考核办法。推行买单绩效激励制度,提高营销人员小微贷款奖励系数,完善落实尽职免责和风险容忍度管理办法,让员工服务小微企业有干劲、没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