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变革之力:强力驱动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

发布时间:2019-09-16 15:32:31

  主持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在新时代,建筑业担负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任,如何寻找改革着力点、如何做好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如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明确改革着力点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建筑业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必须明确改革着力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目标。首先,请几位嘉宾谈谈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有哪些。

  李里丁:关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营商环境。总的来说,建筑业的营商环境在逐步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程总承包推进缓慢、民企“在夹缝中间生存”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给广大建筑业企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筑业才能更有活力,才能在新时代发展得更快、更好、更有质量。

  二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生产方式。建筑业要向现代化转型,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概念随之兴起。我认为,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时,行业同仁应该从质量、效益两方面去衡量改革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建筑业转型,需要的是精细化管理,目标是效益的提升。

  三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建筑产品质量。业内人士应当看到,消费市场在不断变化,建筑业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按图施工,更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在功能、体验上的需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竣工时的“合格”,更要让其质量在全生命周期中都是优秀的。

  四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建筑施工队伍。只要是优秀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可是,服务建筑业的劳务施工队伍现在却出现了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一线工人紧缺,优秀的技术工人更难找。国家和行业企业对这个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希望通过给一线工人解决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医疗问题等,保护其合法利益,让他们工作时无后顾之忧。然而,我觉得,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之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归属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工身份归属问题,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汪士和:我认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深化改革。

  山西运城建工集团在2013年之前一直经营困难、步履维艰,经过3年时间的改革,产值从8亿元增长到16亿元,翻一番;利润从300万元变成了2190万元,涨7.3倍;职工收入翻番,股东实现分红。到2018年,它的产值已达20亿元,利润已达4490万元。

  在2006年改制时,江苏省建集团产值只有6亿元。到2016年,经过10年发展,它的产值达到了450亿元。2017年,该公司被上海绿地集团控股,实现了第二次华丽转身。2018年,它的产值达到了800余亿元。

  现在,很多企业将发展缓慢归因于经济放缓。但这两家老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恰好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说明,只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

  李强:从企业角度来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优化市场环境。一是政府应当对最低价中标制度予以适度干预。二是各市场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一味压价,实行最低价中标,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大建筑业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在行业内形成“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文化。

  二是建筑业企业尤其是国企要主动变革。国企规模庞大但利润率低,企业要看清形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机制改革,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整合优势资源,打破传统规模化发展市场格局。应当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既要保持国企讲政治、顾大局的优点,又要引进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走精细化发展道路,提高工程质量。

  除此之外,建筑业企业应当苦练内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应当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包括新批复的自贸区等的建设,优化企业项目建设质量;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精细化管控,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投入,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应关注技术工人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技术创新驱动的文化。

  曹少卫:我个人认为,建筑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应该是科技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建筑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公司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一般而言,率先崛起的,都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成果的企业。

  在本世纪初,中铁内部的一些企业经营局面都很困难。因为那时候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建筑业企业包袱也比较重;如今这些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除了国家的政策原因外,主要是他们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比如隧道施工中盾构机的研发应用。当时,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只有十几个人,从来没有见过盾构机,他们从零开始搞研发,企业也投入巨大的科研费用;等到突破核心技术,中国的盾构机研发出来以后,德国、日本的盾构机价格大大降低;我们完全占领了这个市场。

  所以,我觉得,建筑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重点。靠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且,企业如果要把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不能搞“面子工程”,它必须有持续投入,必须有成果转化。如果没有成果转化作为激励,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的企业会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

做好服务保障护航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筑业企业找准着力点是一个方面,同时,国家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如何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建筑业深化改革步伐,也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何做好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请汪士和局长和葛德中局长谈一谈。

  葛德中:在本世纪初,建筑业经过十年黄金发展期,行业规模化发展成就显著。进入2013年以后,建筑业迎来了新的拐点:一是业务拐点。由于市场开始萎缩,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利润拐点。在新时期,项目利润越来越薄,企业如果在管理上跟不上,往往会导致亏损。三是人口红利拐点。目前,建筑业一线农民工平均年龄越来越大,新进入建筑业的一线工人数量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做好服务保障,十分必要。

  第一,管理思路上要转变,要变“监管”、“管理”为“服务”。浙江省的机构改革,明确表示所有事业单位名称中不能出现“监管”或者“管理”这两个词。这样做,就是要转变理念。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管”出来的,是“放”出来的。

  第二,要转变解决难题的思路,这是政府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放管服”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理论上,政府部门要实实在在地为建筑业企业、行业解决实际困难,没有现成经验,要努力去探索。

  例如,江苏省南通市通过政府引导,由银监局牵头,联合几大银行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解决了民营建筑企业“走出去”保函难开问题。在河南省林州市,当地建筑业企业反映民企向银行融资非常难,当地政府部门便牵头,建立了“鲁班基金”。当民营建筑业企业遇到融资难题时,该基金可以帮助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民营建筑业企业法务纠纷多维权难,这是各地都存在的难题。浙江省东阳市为此专门设立了公检法机构,为民营企业合法经营保驾护航。这样的平台,必须由政府来建,必须由政府来服务。东阳市的“店小二”服务中心、建筑产业发展联盟等,都是由政府专门建立的服务平台。

  第三,要改变建筑业企业转型的思路。对普通民营建筑业企业来说,跟随大企业“走出去”、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向工程总承包转型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帮助企业分析形势、协助企业转型,让企业甘于做配套,向专业化企业转型、向新业态转型。

  汪士和:做好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营商环境。

  在这方面,江苏省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招投标中实行“优质优价”。在建筑行业,恶意最低价中标一直被行业企业所诟病,要求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不过,目前来看,短时期内最低价中标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并不大。去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一份公告,其核心内容是在招投标中提出了“优质优价”的要求。我觉得,在招投标制度尚没有得到修订的情况下,各地可以学习江苏省的做法。这也是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鼓励行业企业创新发展。为了推动信息化、装配式建筑和精益建造等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江苏省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这是政府服务建筑业创新发展的典型。

  三是尝试建立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应用体系。

  此外,建筑业增值税税率应当进一步降低。因为,建筑业税率由10%降至9%,看似减税了,但是增值税是流转税,由于制造业税率由16%降为13%,导致部分建筑业企业抵扣额进一步降低,不但没有达到减税的目标,而且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

培育发展新动力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平衡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在规模化发展模式式微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未来一个时期内建筑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建筑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应用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与业内许多领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有请刘刚院长从专业角度谈谈如何培育发展新动力。

  刘刚:我认为,在消费升级拉动、环境要求推动、产业发展倒逼、技术革新驱动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它既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目前,建筑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偏向于用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但是在工业界,用科技创新来驱动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值得建筑业同仁思考和借鉴。

  如今,发达国家在推动建筑业转型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是重中之重。国际上领先的建筑企业,也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崛起的。

  新加坡在制定建筑业转型规划时,提出了三方面内容,一是绿色建筑+绿色建造,二是与数字化相融合的工业化建造,三是数字化建造,相当于把整个产业链全过程形成数字化,最终实现数字化集成交付。在用数字化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方面,新加坡走在了我们前面。

  KATERRA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美国企业,它仅仅用3年时间就进入了美国建筑业的TOP25。他们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设计研发、供应链和现场装配之间的深度整合。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们获得了软银的投资,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中的“独角兽”。

  以这两个例子为参照,我想说的是,培育新动能,一定要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要点、线、面相结合。

  点,即岗位级、作业层首先要进行数字化技术的提升。无论是应用数字化工具还是数字化管理系统,都要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线,即项目管理层数字化。项目管理层要实现BIM+智慧工地+项目管理的融合,打造数字项目管理平台,让项目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面,即企业的数字化,打造真正的“数字企业”。

  最后,行业层面尤其是政府部门也要进行数字化赋能。比如,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都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主管部门能够打造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小结

  在新常态下,经济形势风云激荡,改革大潮不可阻挡。中国建筑业身处不进即退的新时代,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发展机遇不断涌现。在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全行业相濡以沫、携手共进。

  变革推动着中国建筑业破浪前行,行业同仁要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找准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方向;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转变观念,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走向深入,进一步释放建筑业发展活力;行业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