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大湾区房企转型提速 创新发展成突破短板“关键”

发布时间:2019-08-31 10:02:49

  “企业应该是大湾区建设的主体,我们要把这个主体做大做强,特别是在创新方面要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决定大湾区发展的关键。现在应培育更多的科技创新主体去参与国际竞争,产业分工,使得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是大湾区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关键所在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向记者如是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推动下,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摸索产业延伸、转型的发展脉络,而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生态、生活以及生产等多个方面更将迎来创新与蜕变。

  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基本上百强的房企,近年来在大湾区布局的动作频频,对这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因为这里是未来楼市增量市场主要集中的区域。”近日,在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对房企的吸引力时,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如此对记者说道。

  年初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公布,让粤港澳大湾区9城2区成为关注焦点。《规划》指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也正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众多企业来此布局“淘金”,其中有不少品牌房企的身影。

  “就万科而言,任何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经济活力、生活环境的尝试,我们都会以恰当的方式积极参与,融入大湾区建设,谋划高质量发展,为大湾区发展做出贡献。”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下称“万科”)方面近日向记者表示,目前其已经进入了珠三角包括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在内的7个城市,香港的项目也已于2018年上市并热销。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下称“碧桂园”)在这方面亦在加码。“截至2019年6月底,集团位于大湾区内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3467亿元,可售建筑面积约2457万平方米,潜在的权益可售资源达5519亿元,权益可售资源合计8986亿元。”相关负责人透露。

  记者了解到,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碧桂园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达225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资源达1961亿元。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国内权益合同销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佛山、广州、惠州、清远和东莞。

  “土地储备充裕,整体分布均衡,意味着公司发展后劲充足,业绩增长有强力支撑。”碧桂园方面向记者表示。

  除了两大头部企业之外,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下称“远洋集团”)方面则透露,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土储将近五分之一。相比之下,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界中国”)将更多的重心押注在这里,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世界中国在内地持有不包括车库的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约570万平方米,49%位于大湾区,住宅占300万平方米。

  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83.HK,下称“雅居乐”)亦在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截至目前,雅居乐在大湾区打造超70个项目。除了传统住宅外,雅居乐还在城市更新、产城等领域继续发展,打造了如迪茵湖小镇等项目。雅居乐方面表示,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环境下,雅居乐把握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机遇,持续推进“以地产为主,多元业务并行”的营运模式。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将为落地此处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那么率先进行布局的房企,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背靠大湾区谋变革

  《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我们农业公司和机器人公司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发展的思路也有了,接下来期待它们的精彩表演。未来我们是三个重点:地产、农业、机器人。”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曾如此对外表示。

  事实上,不止碧桂园,近年来已有不少房企陆续加入了转型发展的队伍当中。而《规划》已经明确对各个城市的战略定位进行划分,可以发现,涉及的行业是多元化的。

  根据《规划》,香港主要产业为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物流;澳门主要产业为博彩业、旅游业、建筑业、地产业;深圳主要产业为通信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广州主要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剩余7城的主要产业包括航空、电力、家具建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

  李宇嘉指出:“随着人口更多往这里转移,产业布局也向这里靠拢,随之带动轨道交通进一步发展,带动市政公共服务的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基于此,几大房企争相发力。2019年,万科延续“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定位,所搭建的生态体系已初具规模。万科在巩固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固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已延伸至商业、长租公寓、物流仓储、冰雪度假、教育等领域。

  在谋求多元化转型发展方面,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600人的研发团队,基于机器人与产业地产的协同效用,碧桂园重点研发建筑机器人。目前其建筑机器人在研产品达30多种,已有9款进入工地现场测试,如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等。

  相比之下,美的置业控股有限公司(3990.HK,下称“美的置业”)自2015年以来,先后成立美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生活研究院等,实现智慧家居的全产业链打通,并与阿里云、海康威视、华为、美的集团等企业共建智慧生态。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解释了房企在楼市调控下的产业延伸与转型发展逻辑。“在当前调控政策下,房企不可能按照过去黄金十年的模式发展。如今的房企更多在进行战略扩张,比如在产业结构的选择上,更多地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仅做住宅地产,还可能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地产、工业地产或者其他的方面去拓展。”

  创新发展补短板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再度提出《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作为大湾区中的先行示范区,其中强调深圳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于大湾区发展有推动作用,大湾区的规划合作对先行示范区也有促进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至于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它下一步的作用就是要就此找出可行的路径,成为其他城市的典范。”张燕生说道。

  实际上,已经有房企开始在深圳有所行动。

  万科首席执行官、总裁祝九胜在万科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万科作为从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对这个《意见》也高度关注,相信在大湾区协同方面,深圳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从土地市场供应到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公司会密切关注,尽可能配合好,为深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做出我们本地企业应有的贡献。当然我个人作为一个市民也会积极参与其中。”

  在商业运营领域,远洋集团和WeWork携手在深圳成功推出联合办公空间中建钢构社区,通过充满创造力的活力社区环境和链接全球的强大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深圳创业环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多位专家指出,深圳明确为先行示范区,在大湾区的建设中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而粤港澳大湾区尤其对于深圳而言,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空间”发展领域,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陈耀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的发展,在科创类基础研究与核心竞争力上仍是短板。

  在深圳的城市以及产业建设方面,陈耀建议,可以从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两个方面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深圳风格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道路。

  “在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应更多地减少干预,提供服务,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而在城市建设方面,深圳在宜居以及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空间’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通过建设让这座城市更具活力,更加生态宜居。”陈耀说。

  张燕生也指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的“先行示范区”,创新创意仍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经是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但是,下一步建设具有全民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建设一个跨界创新网络,而且是共建共享共生三位一体,对深圳来说仍是一个短板。另一方面,深圳和香港作为基点带动,如何解决好规制的对接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圳接下来要下更大的气力去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