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三问机器人:从小众到大众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9-08-27 16:48:24

  经过在经开区连续四年的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为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顶尖会议,成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品牌盛会。大会期间,不管是记者还是创业者、参观者,我们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大会给经开区带来了什么?距离千亿级产业还有多远?未来智慧让哪些产业先受益?为此,我们多方采访,找寻答案。

  Q:大会给经开区带来了什么?

  A:加速区域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

  22家国际组织支持,国内外300多位业界顶尖专家和企业精英演讲,20余个国家180余家企业的700多个展品参展……

  30万人次现场参观,374家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到1741万人次,大会微博话题阅读量1.3亿人次,抖音话题播放量超过1.2亿人次……

  “企业的发展受益于经开区优秀的营商环境,也得益于区内营造的浓厚的产业氛围。”欣奕华总经理张弥说。“如此庞大的规模,让世界机器人大会成为了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大会之一。”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品牌市场副总监王朕说。“在北京亦庄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体现出了高水平,必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新气象。”科技日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华凌说。“开了眼界,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机器人展览,让我们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见识到机器人的无所不能。”观众重伟在朋友圈留言,8月25日,他带着3岁的儿子在场馆里足足转了一天。

  一个良好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层面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AI、新材料、柔性关节、功能功耗等等,经开区有18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应用层面涉及到各个场景和大规模的产线建设,在建和投用了大批智能制造工厂,氛围层面则有良好的环境和关注度,智慧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很难在沙漠的绿洲中发展出机器人的热带雨林来,助世界机器人大会,经开区已构建起机器人产业生态。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举办地,第四次迎来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经开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落户企业数量连年大幅增长,创新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也不断刷新纪录,势头强劲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逐步成为区域发展新动能,正推动经开区新一轮创新发展升级。

  在GE 2万平方米的工厂里,一线产业工人——“小白龙”负责运送物料,“翠花”不是在上酸菜,而是递工具、测射线剂量,最后“大黄蜂”在产品出厂前进行测试。“小白龙”、“翠花”、“大黄蜂”都是机器人的昵称。

  “体力活基本都让机器人干了。”相关负责人说,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GE医疗北京工厂通过对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的创新研发和应用,以及物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整合和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运营效率。

  实际上,引入机器人的GE北京工厂的库存周转率大幅提升,达到GE全球供应链的领先水平;单台设备的综合能耗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就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首日,距离亦创国际会展中心800米的四环生物宣布与莱比信(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中德生物制药4.0技术创新工厂,将德国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落地于中国生物制药应用场景。

  据了解,该生物制药创新工厂将分两期来实施,第一期先完成细胞传代培养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第二期完成干细胞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工厂建设。

  实际上,世界机器人大会带给经开区的还不仅仅是产业上的变化,在经开区的很多社区中都或多或少有着智慧的踪迹。通过“智慧生活”的对比,可以知道菜价的起伏情况;通过“智慧医疗”,能在家中随时进行医院远程挂号;进入“智慧教育”,孩子就可在家中学习课程;通过短信发布,便可通知所有用户进行应急预警;就连社区监控、小区门禁等服务系统,也为居民提供着细致周到的智慧生活类信息服务

  Q:距离千亿级产业还有多远?

  A:2022年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在2018年经开区年度工作报告中,对四大主导产业的表述有所变化,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变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从命名上就能看出,经开区将推动该主导产业向高精尖跃升,同时也设定了将该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的目标。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经开区以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引聚机器人研发企业,为做“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经开区已集聚智能机器人企业和机构180余家,发展势头良好。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回应了大众对“距离千亿级产业还有多远”的关注,宣布将在现有基础上,聚焦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机器人关键技术,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智能制造技术集成突破,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工作,全面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到2022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将成为经开区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高地。

  随后记者联系到经开区投促局,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解读了实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千亿级”目标的计划。下一步将顺应产业演进趋势,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继续依照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要求,聚焦机器人产业,从强化机器人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机器人高端产业基地、加强对机器人产业的服务、促进经开区产业迭代升级等方面入手持续发力。

  在强化机器人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大环境感知、自主定位、运动控制三大关键技术和控制器、减速器、驱动器三大核心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智能制造技术集成突破,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示范区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策源地。

  在加快建设机器人高端产业基地方面,经开区将围绕全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应用示范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协作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整机核心零部件方面,重点聚焦掌握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机器人关键技术的企业,重点发展增材制造、智能检测装配、智能物流仓储等关键装备产业;技术系统集成方面,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工厂、示范生产线的技术集成,充分发挥技术集成应用的先行示范作用;创新应用方面,发挥首都产业优势,聚焦船舶、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大力发展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预计到明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700亿元。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机器人产业的服务。2018年,经开区出台了《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办法聚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示范、创新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等5个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企业在经开区落地发展的信心。经开区计划到明年,机器人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机器人工业产值占比经开区达到12%以上。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为支撑,经开区还将促进区域产业迭代升级。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聚集领军人才,孵化前沿科技,引进和培育创新集群,依托移动硅谷亦庄人工智能科学园、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大族机器人研发中试产业园为核心的专业园区,培育出一批“小巨人”、“独角兽”,形成一批引领世界的关键技术、创新产品、核心标准,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机器人产业基础加快带动开发区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跨越发展,促进生产力整体跃升。

  Q:未来智慧让哪些产业先受益?

  A:机器人正从工业走向大众服务

  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4-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0.9%,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工业与服务领域颇具成长空间。

  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需求依然旺盛,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向好发展,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据IFR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97台/万人,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我国机器人密度将在2021年突破130 台/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据悉,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应用在汽车生产、电子设备生产领域,高水平智能工厂的建立,助力生产质量及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已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发展重要战略,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趋势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国产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持续提高,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也将由此而改变,继汽车和电子设备之后,金属制品、电气机械也成为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区内企业大艾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艾康、艾动,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可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步行康复训练,标志着国内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经从研发阶段转化为产业化量产阶段。大艾机器人不是个例,随着机器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快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模式不断丰富,我国已在医疗、烹饪、物流等机器人应用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除了大艾机器人以外,盒马鲜生推出机器人餐厅2.0版,可实现机器人送餐、收餐,完成智能化地避障、菜品检测等,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对每一道菜的每一个加工环节的监控;京东启用机器人智能配送站,站内采用京东3.5代配送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行驶、智能避障避堵、红绿灯识别、人脸识别取货能力;北京积水潭医院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基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不同地区医院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

  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成为机器人市场应用中颇具亮点的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1%,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0.5亿美元、6.2亿美元和5.3亿美元,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相对领先。到2021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