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产业空心化苗头显现
染料及中间体产业调研系列报道·行业篇
中印竞争天平正在倾斜
中国化工报社长江经济带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发展调研组
“印度染料及中间体企业正积极寻求与中国染料及中间体企业的技术合作,明确提出可以采取技术参股的形式到印度办厂发展。如果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业营商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那么,我们辛苦百年才形成的染料市场、技术等竞争优势将拱手让人,殊为可惜。未来我国将很有可能出现染料及中间体全部进口的局面,甚至连军需的原料都要依赖进口,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前不久中国化工报社长江经济带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发展调研组调研时,企业相关负责人急切地反映了这一情况。
有这种担心的并不只是个别企业。“我国染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逐渐下降,正面临着来自印度产品的强大冲击。近3年来,我国活性染料只有内销,几乎不再出口。印度染料企业凭借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正不断蚕食着中国染料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杭州福莱蒽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百春告诉调研组,在这种局面下,国内部分纺织印染企业正在考虑向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印度、东南亚地区转移。比如集织布、染整、印绣花、裁剪与缝制4个完整工序于一体的申洲集团已经在越南建厂,并尝到了产业转移带来的甜头。
“印度在染料生产过程中有很强的优势,并已经在加大分散染料及中间体的生产建设,2018年下半年分散染料产能也扩大了。”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杨说,中印染料行业的竞争天平正在向印度一方倾斜。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印度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二是印度染料产品有2.8%的出口退税,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染料成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0。染料中间体方面,中国有9%~13%的出口退税,印度是1.5%的退税率。三是印度环保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四是当地的水、煤、电以及土地都有很多优惠。五是该国的气候因素有利于活性染料生产。
一些企业表示,德司达等跨国公司目前无论是分散染料、还原染料,还是其他种类的染料,采购途径仍然以中国为主,但印度当前政策、环保、用工成本均比我们有明显优势。目前印度正积极从中国寻求技术合作的机会,甚至可能不择手段从中国大肆挖人才、挖技术。假以时日,德司达等跨国公司的采购将更加偏向印度,而且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便难以逆转。
不过在浙江博澳染料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卫东看来,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向东南亚及印度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就像当年欧美向中国转移产业链一样。不过产业转移都需要时间。最终国内能留下多少,是否能避免产业空心化的产生,要看行业政策和营商环境。
据了解,世界染料工业始于19世纪。上世纪50年代,世界染料工业进入发展壮大期。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在染料工业中逐步占有显著地位。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染料生产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早年,德国化工三巨头巴斯夫、拜耳、赫司特等公司都是依靠染料草创起家,而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化工的巨擘。最近20多年,世界染料工业由于环境制约、纺织行业转移、布局调整、技术更新、用途拓宽等因素影响,亚洲国家通过给国外公司OEM贴牌生产,逐步提高染料生产水平和配套能力,最终使得染料工业的生产和供应结构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变化,染料的生产和供应中心从欧美向亚洲转移,有力地促进了亚洲特别是中国染料工业的发展。
近几年,国内染料及中间体企业有意识地到孟加拉、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考察,寻找“走出去”的目的地和商机。从考察的结果来看,目前时机和条件尚不成熟。
调研过程中,染料企业负责人针对这种情况纷纷呼吁:加强对染料及中间体产业的环境监察,坚决打击扰乱行业秩序的“低小散”企业,以创新驱动及绿色消费引导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恢复对染料的出口退税,以提升我国染料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严防产业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