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氢标准与工业用氢标准迥异 专家:氢气质检谨防标准错配
相比广受关注的加氢站应用等环节,氢气检测这样的细节却往往被人忽略。然而,对于产业的发展和完善来说,对细节的关注不可或缺。
目前,氢气标准有GB3634《氢气》第1部分工业氢气、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超纯氢,以及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而氢燃料电池用氢应该符合GB/T37244-2018标准,但不少企业并不了解两类标准之间的差别。搞错标准,很可能对氢燃料电池寿命造成致命影响。
“各家氢气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不一致,直接影响接下来的生产制造”“可能是不同检测机构设备不一样,导致结果有区别”……日前在一个氢能发展论坛间隙,几位燃料电池设备企业人士的“吐槽”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相比广受关注的加氢站应用等环节,氢气检测这样的细节却往往被人忽略。然而,对于产业的发展和完善来说,对细节的关注不可或缺。
是否真的存在氢气检测结果不一致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检测机构鱼龙混杂,还是检测标准不统一?
依据标准不同可致检测结果大不同
日前,记者分别联系了两家气体检测机构,咨询求证此事。
“从实验的角度来讲,氢气采集的环境和方法,包括采集单位具体的资质和手法不一样,都会对结果有影响。”复达检测集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就算是同一台制氢设备也不会制造出完全一样的氢气。检测机器材质的不同及设备差异也会影响结果,但基本会保持在误差范围内。检测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所谓科学就是检测的结果不可能一模一样,有细微差别属正常,但这不表明检测结果不一致。”
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则对记者说:“氢气目前分为工业用氢和燃料电池用氢,分别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出台,依据标准进行检测,不会出现检测结果迥异的情况。”
据了解,2017年氢标委联合多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氢能产业联盟,并组织起草发布了三项团体标准,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目前已转化成国家标准,并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一位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氢气的用途各异,标准也不同,有工业用氢标准、燃料电池用氢标准等,所谓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很可能因为依据的是不同的检测标准。”
燃料电池用氢指标有特定要求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洑春干向记者进一步揭示了症结所在,“目前,氢气标准有GB3634《氢气》第1部分工业氢气、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超纯氢,以及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而氢燃料电池用氢应该符合GB/T37244标准,但不少氢气供应商及加氢站不了解两类标准之间的差别,而简单地认为只要是高纯氢即可。其实两者差别很大,搞错标准,对氢燃料电池寿命将有致命影响。”
“如果不满足燃料电池使用标准,会对燃料电池的功率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北京亿华通副总经理于民向记者表示,“亿华通要求其燃料电池必须使用水电解制取的氢气,因为水电解制取的氢气不含硫成分。”
“由于GB/T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对氢气中硫含量要求很严,因此对其检测分析技术要求很高,大部分检测机构做不了。”洑春干进一步表示,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些加氢站的氢气供应商不按要求全样检测其氢气质量,认为满足高纯氢的指标即可,于是出现哪里的氢气价格便宜就去哪拉氢气,然后送给加氢站。
“燃料电池催化剂比较容易受一氧化碳等杂质气体毒化,而工业上产生氢气主要通过水蒸气重整方式,会有很多一氧化碳。”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制氢和储氢的业内人士指出,“氢的来源不同,含的杂质不一样。根据氢气的使用场景,对其压力、纯度等指标的要求也不同。”
复达检测集团相关人员在采访中也对记者表示,若氢能行业发展快,也可能出现国家标准落后于产业发展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必须符合要求和规定,在充分了解自身产品和项目的基础上按照指定的方法来做系列检测。
以企业行业标准推动国家标准建设
一方面,氢气供应商不按要求全样检测,从而导致用氢环节对检测结果产生疑惑;另一方面,现有标准为行业提供科学可靠的参照却并未收获全效。问题出在哪里?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氢能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机构主要有4家:分别是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用高压燃料气瓶分技术委员会。各机构所推的标准难以避免交叉重叠的现象。
除了个别环节标准交叉重叠外,同样也存在某些环节标准缺失的问题。
“我国现有与氢相关标准91项,其中最多的是燃料电池标准,有37项,而制氢环节标准和加氢站相关的标准比较欠缺。”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员杨燕梅在“2019新型制氢技术与加氢站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氢能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及产品的升级更新快,所以氢能标准化面临很大的挑战。”
杨燕梅进一步表示,要建立标准、检测、认证一体化的国家质量基础体系,从而加强氢能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氢能产业高速发展。
同时,“通过企业和行业自身力量,推进整个标准的制定和细节实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洑春干认为。
当下,氢能正受资本热捧,而着眼未来,氢能产业的坚实发展,终将受到数据拷问,靠理性坚持,以严谨制胜。“目前国家对氢能的肯定与支持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以施展和发力的空间,同时,就氢能行业自身来讲,且行且思,边做边改,企业标准可以先行先试,继而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建设,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