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他不是“药神” 却让抗肿瘤药价降三成

发布时间:2019-07-29 09:39:31

  每天早上7点,林国强总是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内。虽然年逾古稀,但除了开会外,其余时间里,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林国强说,他一生只专注做了一件事:研究手性科学。身为该领域国际上最活跃的科学家之一,林国强一直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变现”,让一个个化学式变成能够实实在在惠及百姓的产品

  将手性分子“去芜存菁” 让科研成果造福于民

  提到林国强,绕不开一个词:手性分子。在自然界,存在着这样一种分子,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同,但在立体结构上却无法重合。好似人类的手掌,左手与右手虽然完全对称,但无论如何翻转都无法重叠,这样的特性即被称为“手性”。虽然看似差之毫厘,但在药物中,往往只有“一只手”的分子有药效,“另一只手”则无效甚至还可能有毒副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作为抗妊娠药物被大力推广的沙利度胺一度导致很多胎儿畸形,后来人们发现,沙利度胺的结构正是手性分子,具有镇吐作用的是“右手分子”,“左手分子”则具有致畸性。

  如何在实践中尽量生成人们需要的那只“手”呢?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林国强和他的团队发展起了手性分子全合成的技术平台,由他设计发展的双烯配体、手性胺的合成及金属催化的不对称串级一步成双环反应等,都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林国强的不少研究成果还落地到医药领域,成为了患者的福音。“吉西他滨”是一种进口抗肿瘤药,林国强经过研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源头改动,大幅提高产量和纯度,使得进口药品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其他诸如抗高血压药“氨氯地平”、抗风湿药“艾拉莫德”等药品中,也凝结着林国强的心血。看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造福社会,林国强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也非常感谢合作的药企给予他用武之地。

  专注培养青年才俊留住人更要留住心

  在写书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让林国强特别欣喜,“以前引用的都是国外的文献资料,现在越来越多地引用国内的文献。”这证明在手性合成和催化领域,中国的科研成果已越来越具有分量。

  虽然收获了无数荣誉,但林国强常说,个人的奋斗是集体奋斗的一部分。他强调,每一位科研人员所取得的成绩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了更好实现传承,年轻人才的挖掘尤其重要,在这一点上,林国强同样身体力行。

  1992年,林国强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彼时,研究所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科研条件比较落后,二是科研人才青黄不接。1995年,《自然》杂志的主创人员访问有机化学研究所,对方的一句“墙壁像马铃薯皮一样”正是对当时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人才要送得出去,要得回来。”为了招揽有才华的年轻人,林国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请年轻人回来,除了留住人更要留住心。现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唐勇院士回忆,当年自己抵达上海时已是深夜,却发现林国强已等在机场。其他人也有着相同的待遇,如今无论刮风下雨,林国强都坚持亲自接机。

  另一位中科院院士丁奎岭,则是林国强在日本访问时发现的年轻人。“我当场就了个电话打到有机所,我说这个人我看中了,让所里邀请他回国。”为了让回国的学生们没有后顾之忧,林国强还主动帮他们解决家人工作和小孩念书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研究所逐渐集结了一批科研的中坚力量。例如麻生明、唐勇和丁奎岭三位年轻的中科院院士,都是当年林国强在所长任上引进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