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蛾子”扩散势头减缓仍须虫口夺粮 24省份解除非洲猪瘟疫区封锁 生猪产销秩序逐步恢复
7月19日,农业农村部就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在会上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为保供给、稳物价、增信心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也面临着草地贪夜蛾的侵害、非洲猪瘟疫情、农业投资增速回落等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抓好粮食生产,着力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全面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统筹做好‘三农’各项工作。”他说。
虫情扩散蔓延势头明显减缓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公告草地贪夜蛾已从缅甸入侵到我国,云南、广西均已发现踪迹。“幺蛾子”不仅传播快,破坏力也极强,根据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幺蛾子”为害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但魏百刚也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早稻已收获过半,秋粮作物长势正常,草地贪夜蛾虫害扩散速度减缓,全年粮食丰收基础较好。
不过他表示,下一步仍然要毫不放松抓好秋粮生产。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占比达到75%左右。目前正值秋粮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重点是防控好草地贪夜蛾和防范旱涝灾害。草地贪夜蛾发生以来,中央财政紧急下拨5亿元专项资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着力加强虫情监测,一日一报,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指导各地加强技术指导,遴选了25种应急防治用药进行全面防治,效果比较好,现在防治面积达到1283万亩,虫情扩散蔓延势头明显减缓。
“农业农村部还将全力指导各地抓好秋粮的田间管理,严防严控草地贪夜蛾。”魏百刚说,目前重点是加强黄淮海等夏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重点发生区虫情监测和防控,努力实现“虫口夺粮”。
下一步重点支持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发展生产
猪肉是重要的“菜篮子”食品。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每公斤21.59元,环比涨4.7%,同比高29.8%。
唐珂在近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的效应近期开始集中显现。
他表示,按照生猪的生产规律,从母猪怀孕、仔猪出生,到育肥猪出栏大约需要10个月的时间,去年10月份生猪基础产能下降,导致今年6、7月份开始,生猪供应减少问题显现,价格持续上涨。
新时代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猪肉价格的上涨要从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来解释。根据2018年数据,全球猪肉消费量和供应量大概是1.1亿吨左右,其中我国的生产量约为5400万吨,消费量约为5500万吨,其实我国是靠进口来平抑消费和供给的平衡,我国总的消费量和供给量占了全球的50%。
潘向东进一步阐释,由于全球很多国家在生猪消费和生产方面都是维持弱平衡,全球生猪可供贸易量仅800万吨左右。在潘向东看来,猪肉价格应该是处在历史峰值上寻求平衡,在那个峰值,消费者觉得价格太高减少消费,生产者觉得养猪有丰厚的利润加大投产,从而形成平衡。
而关于非洲猪瘟,魏百刚介绍,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共发生48起,月均发生数明显减少,24个省(区)已经解除疫区封锁,生猪产销秩序正逐步恢复。
他表示,下一步,要落实好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的各项措施,特别是要落实好临时生产救助、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用地保障等措施,重点支持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发展生产,同步抓好牛羊肉、禽肉等替代肉品的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督促各地抓好各类鲜活农产品生产,确保供应充足、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