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城正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专家:不能只重基础设施 以人为本是最终落脚点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由来已久,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变为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6月14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2019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表示,智慧城市不是要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而是通过无数市场创新的科研成果形成的在城市的应用,无论是碎片化的应用还是系统应用,可以为政府服务,为居民服务,为广大的市场需求服务,它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智慧技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城市规模还会越来越大,大城市的数量还会越来越多,给我们的城市发展、运营、管理都带来了一些挑战。”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表示,智慧技术可以推进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在徐林看来,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要使中国的城市更加智慧、绿色、低碳,更加宜居,更加开放、包容。而技术则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城市的发展并不都是像今天这样,历史上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的高度都是被技术支撑起来的。”徐林说,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得城市的效率更高了,城市更加紧密,城市的密度、竞争力、舒适度、卫生状况都因为技术的改变而得到了改善。
“智慧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更新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动力技术解放了我们的腿,使得我们更有力量,我觉得智慧技术会进一步释放我们的智能或者脑力,使得城市在智慧技术、深度管理方面走得更好。”徐林说。
他从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首先,智慧技术使得城市规划和建设变得更加规范、高效。“我们现在城市规划做得并不好,城市的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不是一体的。”他举例说,比如地上和地下的规划不一体,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规划也不是很到位。智慧技术可以把城市发展方方面面的规划一体化。
其次,智慧技术可以解决因城市人口增加而导致的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比如,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方式的统一得到更好的配置,满足更多人的要求。
另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慧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同产业之间深度的融合,催生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这在我们很多先进的城市有很多独特的案例。”
正是由于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渐成燎原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仅仅为0.76万亿元,2017年则达到了6万亿元,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7.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
大量的管理理念需要转变
巨量的市场规模前景刺激下,不少城市纷纷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从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角度来讲,在智慧城市的起步阶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说。
他举例说,有些地方认为智慧城市主要就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应用强调得不够;有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就是政府投资,对于市场的力量发育不够;有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站在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的角度,对于民众的感受、社会便捷度的提高关注不多;还有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只强调城市城区,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乡村民众照顾不够,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信息鸿沟。
平安智慧城联席总经理胡玮也在会上表示,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重建设、轻运营,重设备、轻软件。“很多城市建了数据中心,安装了摄像头,真正用起来是有很大挑战的,包括城市APP如何让老百姓都喜欢,所以运营比建设更重要。”
在冯奎看来,所有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也没有将政府、社会和市民很好地组织在一起,未来在这方面都应该有所改变。“以人为本要真正把视角转到市民角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高质量发展。”
近日,5G商用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商用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会有哪些积极作用?
华为企业业务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部总工姚建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等特点,5G的发展将会对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应用起到难以想象的推动作用。5G实际上代表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商用代表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
冯奎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5G大量试点的时候,一些有条件的城市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抢占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但是在一些仍然使用4G甚至更低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的地方,应该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梯次推进,在经济社会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抢抓机遇,但是千万不能因此又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智慧城市不是单靠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比拼,而是有大量的管理理念需要转变,大量的规划需要优化,也有大量的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冯奎补充说,在任何城市、城市的任何发展阶段,都可以创造性地去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有一些基本的标准,要达到及格的基本标准,但是也要把城市特色发挥出来。
人是智慧城市服务的目标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绿色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在冯奎看来,所有这些城市的概念都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某一个策略、某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在一个特定阶段,城市发展所要突破和创新的方向。
“一个城市是完整的,我们就要真正地站在市民的角度,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是最终的落脚点。”他说,人是智慧城市服务的目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很多工具手段和方法可以变化,但是这个根本点和出发点不会变化。
智慧城市包含了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不同的板块,哪些领域会最先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
冯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现在市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民生,因为民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智慧医疗使我们看病更加便捷,在有些地方可以实现异地就诊;智慧教育使我们的家庭都可以很好地分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因为市民要和政府打交道,因此站在市民角度来说,怎么样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智慧的政府服务也非常重要。“要让信息多跑路,市民少跑腿。”不单纯是少跑腿,而是要更加高效并且高质量地把事情给办好。
“未来智慧政务还表现在我们能够从政府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冯奎举例说,“比如一些税收政策非常复杂,在未来的社会当中不是说不跑腿的问题,而是说我们把信息输入到系统当中去,如何能够很快获得最佳的建议来使得我们享受到更好的政府服务,我觉得这是未来更重要的一个方向。”
港中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焱也表示,智慧城市是很大的概念,只有落地到每一个社区,让每一个消费者、家庭和每一位业主都感受到智慧城市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才能真正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