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线上线下一体化医药健康平台
111集团(NASDAQ:YI)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多重政策利好因素推动,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迎来发展良机,在此背景下,公司不断加强在智能供应链管理、大数据、云解决方案和医疗专业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与此同时,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进入了加速增长的拐点。
网络销售处方药趋势明显
中国证券报: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早,为何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于刚:一方面,国家政策频出,整个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速。另一方面,从行业本身来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冲击着每个行业,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大健康行业有8万亿元的市场,仅药品市场就有2万亿余元。数据显示,电商整体的渗透率是20%,但医药的渗透率仅2%-3%。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巨大的发展空间促使不少企业涌入该行业。可以说,过去的两到三年是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的元年。
不过,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存在很高的政策壁垒和行业壁垒。与普通消费品场景下决策者、消费者和买单者三者合一不同的是,看病买药的消费者是患者,决策者是医生,买单者是医保,这三者是割裂的,不仅如此,三者之间还存在利益冲突,很难形成闭环。
中国证券报:近日,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请问从国际视角,如何看待上述政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国外有何宝贵经验可以借鉴?
于刚:放开网络销售处方药会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趋势不可阻挡。对于放开网络销售处方药面临的难点等问题,我觉得都可以通过“规范+技术”的手段来解决。一方面,网上售药的安全性比线下高,更利于监管。另一方面,存储运输环节、医生电子处方流转环节可以设立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办法,让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运营,比如现在针对互联网诊疗的规定,就明确不允许展开首诊。在实际操作中,我建议可以先开放一部分作为试点和探索。
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以断言,未来快则三五年,慢则五到十年,大量慢性病患者基本都不用去医院。随着大众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叠加国家政策推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未来人们可以实现自主的健康管理。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
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如何解决患者的痛点?公司采取什么样的采购模式?
于刚:流通领域包括批发、分销到最后的零售都存在低效的问题,原因在于中国的流通是多层级的,一般是六层的分销体系。同时,碎片化特征十分明显。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这些低效的、不透明的中间环节都被压缩掉了。
公司采取直采、直供模式。截至目前,公司已与98家药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去年年初该数据仅为30家。直采、直供将大大优化供应链,包括优化供应链网络配置、采购渠道、仓储等,这些都要靠模型、系统来实现,系统都是柔性和可扩展的,目前公司拥有逾30套系统,公司80%的技术开发在2015年之后开发。
为了全面迎接正在到来的院外市场新时代,公司提出了“O+O”解决方案,即通过111集团所代表的“第四终端”,赋能药企、药店、医院诊所、消费者、保险等价值链当中的利益相关方,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优化和提升整个价值链,通过新零售的方法,帮助制药企业,把药品以最透明最高效的方式送到患者的手中。
中国证券报:去年9月12日,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时,你曾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请问,作为你十余年来创业的重点,回头来看,你是否实现了最初的梦想?从新起点出发,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贵公司又做了哪些变革?
于刚:公司的使命是靠科技赋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去改变大众看病难、买药贵和医药流通低效率、不透明的现状。围绕这一使命,公司在2015年前,主要是靠一个职业团队在运作,主营业务是B2C,但后来我们发现B2C不是一个闭环。公司就去拿了全牌照,包括B2B、平台、网络医院的牌照。公司做了一些融合,首先把医和药进行了融合,形成了部分闭环。紧接着,公司将B和C融合起来,打通供应链,进一步提升效率。然后做线上和线下的融合,靠科技赋能线下的药店和医院,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竞争者。最后,我们还把自营和平台融合起来,让我们品种更丰富、更完整。这是2015年之后的公司战略,这个战略也让公司发展更快,商业模式更健康,市场定位更清晰。
不会寻求短期盈利
中国证券报:公司将物流和运营视为企业成长关键因素。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在物流、运营方面的建设情况。
于刚:目前公司昆山、广州、重庆和天津4个运营中心,分别覆盖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以及北方区域,以此来平衡时效和仓储物流成本。目前公司24小时可以覆盖中国接近80%的区域,剩下的是48-72小时覆盖,将来公司希望做到全中国无盲点的24小时覆盖。
公司物流主要采取与第三方合作模式。目前,公司与9家物流公司进行合作,覆盖不同的区域,并进行细分。公司的B端和C端的综合履单成本占营业额的3.2%,远远低于行业均值,这主要得益于整个系统管理的优化。
中国证券报:尽管公司近年来营收增幅较大,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通过哪些措施改善业绩状况?公司是否已过资本支出的高峰期?预计何时能够盈亏平衡?
于刚:公司目前运营比较健康,规模在快速扩大,2018年年初年增长为68%,截至年底,该数据为102%,处于加速增长阶段。伴随公司的加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成本占比,包括履单成本、营销成本和人员成本等均呈现下降趋势。现金流状况良好。因此,公司正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公司的顾客黏性也在加强,所有的指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盈利的趋势也十分清晰,我们希望两年内就实现盈利。
公司追求的是做好顾客的体验和口碑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获取顾客和增加顾客黏性,而不想通过烧钱买流量来获得短期增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