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为何死气沉沉的券业需要一个 “白文正”式人物破局

发布时间:2019-06-02 14:07:26

  一、愿你踏凌霄,破乌云,牛气冲天

  金钱永不眠,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天生的基因就不同,注定不应该走一样的路。上证综指三十年如一日,十年间整个券业总的净利润从曾经为工商银行净利润的4.32倍,跌到而今仅为工商银行净利润的0.22倍,券业为何如此死气沉沉?华南某龙头券商深陷康美药业、宜华生活财务造假的泥潭,华东某券商被招商银行控告索赔35亿。。。

  图一:银保证总资产及券业总资产占银行业比趋势

  夕阳落下,霞光散尽,然后便是漫漫长夜,中国券业三十年熊长牛短。周期不是天定的,踏凌霄、破乌云,需要英雄。有了英雄,太阳就会升起,化朝霞满天,紫气东来,形成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券商这是一个需要英雄掌舵的行业,游八荒、搏沧海,摘星拿月,为人所不敢,先人所未做。

  图二:券业和工行利润对比及券业基层扩张趋势

  它不同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因循而治,券业需要有胆魄有创新精神的人来掌舵,如同星汉灿烂、浩瀚大海中不惧风雨的海贼王。生若蜉蝣,会去享受沧海之无穷;若为鲲鹏,待大风翱翔九天而死不愿为麻雀。

  要有能够集聚人心的机制来创新,相濡以沫,高管也罢,基层也罢,谁也不会把谁抛下,谁也不会让谁挨饿受冻。新入行的券业年轻人面对高房价、高老年抚养比和阶层固化,又从没见过长牛的影子,比老一辈证券从业者更不容易。情义担当,曾经能够相依相偎,纵然日后为敌手,相逢也可付之一笑;

  要形成尊重知识、投研和科技研发的文化来突围,有一群能保持初恋般的热情、宗教般的信仰的投研投顾和科技研发人员。人不是咸鱼,在那深邃的心底,真正优秀的人才格物致知,做事精进和对事业追求是永不平息的。

  或许老一辈是把证券做成了银行和保险,各道有各道的风光,各道也有各道的取舍和做法。黑夜若不降临,群星怎么闪耀?铁幕落下,静待破晓,值此大盘跌回2898点,中国大陆券业的“白文正”式人物能出现吗?

  图三:两岸股指趋势对比

  二、白文正是谁?

  白文正,台中人,是台湾金融业六十年以来最传奇的人物。在《管理世界》杂志2008年公布的80位华人金融领袖中,他成为台湾唯一入选的证券业代表。

  白文正的父亲在他高一那年过世,母亲在林务局打杂只有微薄的薪水根本供不起家中七个小孩,因此身为长子的白文正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自力更生打工兼职来维持学业和补贴家用。

  出身底层的他本来考上了台湾最好的成功高中,却没钱进入名校读书,转而在台北商专混一个会计系文凭,但在这里他遇到了事业的启蒙老师台湾证券公会第一届理事长吕坤,不过那个时候白文正只是一个吕坤办公室的兼职的打杂,每天抽空在吕坤的办公室打扫卫生、收拾杂物和整理材料。“即使你知道这只股票会涨,但当你评估这只股票是你亏不起的时候,你就不能去买”,多年后,白正文还是会把在吕坤办公室听到的这段话讲给下属听。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英雄每出草莽。专科学校的学历并不能给白文正带来高薪酬的工作,台北商专毕业后的白文正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最大的金控集团国泰金控下的国泰人寿卖保险,但一切都是命里注定,随后不久一有机会,白文正马上转到第一证券做经纪人,时年白文正21岁。

  草根出身的白文正肯做事,能做事,人缘和人品又好。为了做业务,在第一证券做经纪人的他全身心投入,客户喜欢看歌舞秀他就全程陪着看,一周看三场;客户喜欢基隆庙口的小吃,他就带着客户去吃,连吃五摊,吃撑了也面不改色。就是凭着这股闯劲,白文正在第一证券结交了很多大户,包括上市公司股东,政界名流等。在日后成为宝来证券的总裁后,白文正还是时常告诉客户:“我希望即使你今天不管有多少钱,你都能够得到专家的服务”。这和一些中国大陆的券商身在民营经济的大省,管理层却仍旧歧视民企形成了巨大反差。

  25岁那一年,白文正靠着股市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不到5年的时间,依靠股票和实业投资,白文正的身价翻了50倍。如果白文正在股票投资这条道路上那么一路下去,或许他会成为台湾的“徐翔”,可是白文正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1988年白文正压上全部身价,筹齐7000万新台币作为资金,与朋友一起创立宝来证券。

  白文正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但很多宝来证券的员工回忆起老总裁,却用“豪爽、有魄力、极具人格魅力”,来概括他,有一种东北老大哥的作风,不吝钱财且讲江湖道义;有一种浙商的闯劲,敢为人先且勇于带领行业变革。就是那么一位券业总裁,带领宝来证券那么一家真正的草根民营券商,一家家、一步步的超越台湾众多有着“财阀”和“金控”集团背景的老牌证券公司,在高峰期多达300多家券商、竞争激烈的台湾券业中脱颖而出,荣登台湾券业龙头的位置,鼎盛时期宝来金融集团以证券为核心,覆盖了银行、产险、期货和投信,员工高达五千六百人,总市值达到四百亿。

  是非成败转头空,亿万身价只留一坡黄土。草根出身的传奇人物的结局一般多不怎么美好,因为他们身上有一股“大圣此去,踏南天,破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气魄和胆色,捅破了原先的利益和格局。2008年开始传出有一些金控集团想要收购宝来集团。而后不久白文正就开始绯闻缠身,先是被传掏空上市公司,又被台湾监管部门控告涉嫌内幕交易,被迫辞去职位。紧接着岛内媒体捕风捉影,污蔑白文正贿赂交大校长换取名誉博士学位。接连的绯闻,对于极其重视名誉的白文正情绪和心理上打击极大,他的手下回忆,总裁那段时间再也没有了开朗豪爽的做派,再也没有了爽朗开怀的笑声。一生浩然正气,清清白白,或许是白文正先生的追求和人格,对于声誉极度的看重,又给自己事业上无限的压力和追求可能成为了他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接连的绯闻被岛内媒体越炒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2008年7月2日,白文正先生在澎湖投海自杀,一代券业风流人物不得善终,居然就那么了此一生,年仅55岁。

  白文正先生被控告的绯闻和罪名日后被证实为虚假捏造,而其创立的宝来金融集团在失去创始人后,在2011作价498亿元新台币被卖给元大金控,2015年元大宝来证券更名为“元大证券”,从此宝来这个曾经“冠军”台湾券业的机构消失在台湾的券业江湖中。

  三、“志向未尽”的宝来金融集团

  台湾曾经实行了严格的券商审批制度,1988年,台湾放开证券商设立,以资本金规模作为审核券商及其分公司的主要标准。由此,新的证券商如雨后春笋,1990年最高时达381家。那个时候初创的宝来证券外部经营环境并不好,一方面“财阀”旗下的老牌券商领先在前,另一方面各种有资源,或者华尔街回台人士创立的新兴券商虎视眈眈在后,而且台湾90年代初期经历股市暴跌后,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90年代后的十五年不仅仅是台湾银行业的至暗时刻,也是台湾券业的至暗十五年。那个时候台湾券业,一般IPO项目的承销收入不过100余万人民币,经纪业务佣金费率仅约万分之六。2004—2006年台湾券商平均EPS仅仅约0.17元人民币。白文正掌舵下的宝来证券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初创、做大做强,引领了行业的变革和创新,登上荣耀的宝座。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白手起家、草根背景的白文正是如何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胜出的?白文正此前的履历只有在第一证券做经纪人、兼职炒股和开租赁公司,他带领着宝来证券,依靠80年代台股的牛市,抓住风口主推配资业务,这一业务为宝来证券打下了根基,让公司活了下来。

  但草根出身、专科文凭的白文正在公司做起来之后,视野、魄力和执行力远远超过了那些金控集团下的老牌券商、和华尔街海归掌舵的新兴券商。他视野开阔、待人真诚,从不摆老板架子,热衷于和学术界打交道,而且极其虚心好学,虽然自己不懂IT技术和金融工程,在认识港大金融学教授张介后,就跟着张教授身后,追着他学ETF、期权、ELN和结构化产品等复杂金融商品的知识。学习金融工程的专业知识没多久,不具备任何基础的白文正就已经可以在员工面前一步步推导金融工程所用到的数学模型,非常透彻的讲清楚背后的逻辑,其学习能力让人吃惊。名校出身、曾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客座专家的张介或许是被这个年轻人的这种热情所打动,他带着白文正去纽约考察摩根士丹利证券的IT系统,并且主动促成宝来证券和台湾交大金融工程博士陈安斌的合作,成立宝来资讯(台湾的资讯就是大陆的信息技术系统)。

  这些经历的积累,让白文正和宝来证券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就是新金融商品创新、国际化、和而今在大陆已经被炒作烂的“金融科技”,这三个被宝来金融集团内部称之为“31”,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和IT技术。但这一切做起来谈何容易?当时台湾金融监管部门也并不支持和热衷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创新。那么多华尔街回国的新兴券商和拥有雄厚资源的老牌券商做不到吗?或许就是因为白文正草根出身,顾虑又没那么多,敢想敢想,想到就能做到,撅起一股气,管你财阀还是监管,不让我做?阻止我做?我只管先做起来,在奔跑中调整方向。未尽人事,怎安天命?本身的东北老大哥作风,不吝钱财且讲江湖道义,身边聚集了一帮英才;有一种浙商的闯劲,敢为人先且勇于带领行业变革,总是能先同行推陈出新。

  台湾业内总是说:“白文正每过两三年总能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一番风潮。”一个人扛起了一个行业最具新意的故事和未来。白文正自己说:“做一个CEO最重要的事就是振奋人心,让部属愿意为你打拼,我们就像小丑一样,要把戏演得很生动,让大家有生气”。

  金融产品创新上, 白文正说:“唯有透过不断创新与颠覆,才能在变局中胜出。”

  1997年,宝来证券发行多档认购期权,一战成名;

  2003年,宝来证券联合美国道富集团推出ETF指数型商品(宝来台湾卓越50基金),之后多种基于ETF的创新品种,如境外指数ETF、杠杆型及反向型ETF、期货ETF、国外股票分数的ETF都让宝类证券抢占了先机。

  金融科技上,白文正曾经说:“所谓e-Finance就是利用科技优势来提升附加价值,同时也提供具亲和力、量身订做的财务信息服务,在实务运做上则锁定策略、收益、营运等三大模式为e-Finance的成功目标。

  1999年宝类证券率先推出互联网券商,网络下单席卷券业,宝来证券凭借自行研发系统的方便性和高效性,配合低价策略,在激烈的竞争力成为了台湾券业经纪业务的龙头;

  2001年宝来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以中文接口为主的跨国交易平台—宝来国际金融机场,海外委托业务每年均大幅成长;

  2002年,白文正又将复杂的期权简单化,将交易策略归纳成模块化的机制,让投资人能因时、因事、因人而运用。用简单的乐透方式推出,推出“期权乐翻天下单系统”,扩大了台指期权的网络下单量。宝来此举带动台湾选择权交易量从当时的6000口成长至2007年的百万口以上,更推升台湾成为全球前三大选择交易市场,台湾期货交易所也挤身为全球前二十大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所;

  之后,宝来证券又凭借自己出色的对金融产品的理解能力和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能力,推出点金灵全球版,成为台湾首创四合一的AP交易软件,方便投资人在同一套系统上进行投资台湾股票、期货、选择权和国际期货,同步掌握全球商品期货;

  此外,为提供客户更完整及多元功能的国内外电子下单服务,客户在宝来投资多种产品时仅须开立一个账户,极大方便了投资者;

  再如宝来证券基于公司内部量化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金融工程建模的能力,专为机构法人研制开发机构版的量化避险对冲交易系统;

  为零售客户设计了全台第一个财富管理线上交易平台——Smart FP等。这些都形成了宝来独有的、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大陆可以对标的华泰证券)

  金融机构跨业经营上,早期白文正也和台湾其他金融机构一样追求全牌照经营,从国民党手中买下中央财险,又费力的吞下华侨银行,但经营一段时间后,白文正发现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追求循规蹈矩,因循做事、保守的作风和文化与宝来证券创新、进取和研究导向的文化难以匹配和相融,很多理念无法在集团内部贯彻,于是白正文又展现出自己极强的魄力、战略执行力和交易能力,高价把集团旗下的银行和保险牌照卖出,其中华侨银行卖给花旗银行交易价141亿,这笔交易后不久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注:宝来集团很重视投资研究,宝华研究所巅峰时是台湾最好最大的投资研究机构

  公司经营上,白文正说:“我们的组织、制度随时可以改变,只有客户的需求、趋势是改变不了的,这些是变动的因素,我们必须去配合它。所以外部环境的分析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成立一个可以改变的组织、可以改变的作战部队,这是必须存有的,不然不可能成功。成功应变来自万全准备,唯有透过组织内部不断调整、流程改善、跨部门整合、信息科技运用,并领导员工正视现实才能达成目标。”

  对于激励机制的设计,白文正从不亏待任何一个跟过自己的人和下属,只要能帮公司一个月创造100万元营收,就可以当副总经理,做到80%者,就可以当协理,不管学历、年纪,只要达到目标,就能享有如此奖励,在金融圈里,宝来大概是副总最多的公司;

  对于组织架构的设计,白文正举了两个例子:“推行互联网转型 ,用网络下单时,遭到所有营业员的反对,于是我们将组织做了很大的改变,在每一组成立专门推网络下单的人员,连奖金制度也做改变,结果我们把网络下单的市场做了起来;后来推广期权交易,我们也把奖金与制度彻底颠覆。唯有透过不断颠覆,才能面对这个市场,绝不能以现有的组织面对市场变化。”

  国际化上,宝来证券旗下的宝来曼氏期货曾经是台湾期货业界的佼佼者,在境内经纪市场占有率达到20%,美盘和日盘期货分别创下高达45%和25%的市场占有率,电子交易的市占率更高达六成。公司客户七成是法人、机构和QFII等机构客户。

  在境外市场方面,宝来曼氏期货24小时掌握全球大宗商品趋势,拥有30多个国际期货交易所业务伙伴,除新加坡、香港、美国、日本及英国等期货市场的各项商品经纪业务外,更提供针对境内外法人机构或一般投资人个别的需求,从事套利、避险组合设计,及商品与市场间投资组合规划等,满足全球投资人进行期货避险与套利的各种需求(中国大陆可以对标的永安期货,参见:处江湖之远,浙系金融四十载简史)。

  台湾金融期货市场具有鲜明的开放特征,这一切不是金融监管塑造的气质,而是金融从业者带领下形成的风气,这其中宝来证券对金融监管的引导、投教工作和坚持不懈的产品研发,贡献尤为大。台湾金融期货市场历史相当短暂,1997年9月9日,台湾期货交易所成立,1998年7月21日推出了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从此揭开了台湾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序幕。短短时间内,台湾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成交量飞速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制度不断变革,使台湾期交所荣获了《亚洲风险》杂志2004年“亚洲风云交易所”的称号,2006年成交量跨过一亿手大关。目前在台湾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金融期货和期权品种有四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