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涨价引发对通胀担忧 或不影响当前货币政策走势
继猪肉、蔬菜、原油之后,日前的水果价格也出现大涨,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今年以来,水果一直看涨,苹果大概较去年底上涨了30%~40%左右。”5月29日,北京新发地一位水果批发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感慨,“苹果是储存果,依照我们往年批发的价格来看,很少出现这么大涨的情况。”
山东栖霞被称为“中国苹果之都”,当地的果农林女士日前也向记者表示,“今年我们当地的苹果价格上涨较多。例如,去年五六月份时,我家种的80#一二级苹果,去年出库价格只有3~3.5元/斤左右,但今年同期价格却涨到了7~8元/斤。”
自4月份以来,水果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平均价格涨幅超过30%。其重点监测的水果主要是富士苹果、巨峰葡萄、鸭梨、菠萝、香蕉、西瓜、蜜桔等。另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的监测显示,在5月19日~5月25日当周,部分水果种类的涨价幅度更是超过了30%。
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短期内CPI可能仍维持高位,但整体来看,二季度通胀或将保持较为温和的状态。在政策上,当前水果等物价上涨暂不能影响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势。今年的宏观政策是由财政唱主角,但也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之配合,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将成为常用手段。
涨价对通胀有短期影响
“此轮水果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供需失衡的影响,恶劣天气使主要产区的库存减少,导致今年的供给显著不足;同时,市场在五月气温回升的同时增加季节性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果价的上涨;此外,运输、储藏等中间流通环节的费用上涨及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所导致的进口量下滑也在边际上推升了果价。”对于本轮水果大涨的原因,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与猪肉涨价一样,这主要是因为供给疲弱导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比如苹果,是由于去年极端天气,导致山东与甘肃受灾严重,产量减少;同时,今年库存也较少。
在天气的影响方面,林女士也向记者证实:“去年我家果园里的苹果作果时,烟台就遭受了极端天气。此外,去年在苹果还没收获之前,烟台又遇上了冰雹,这些因素都导致我们苹果产量的减少。”
不过,本轮水果价格上涨或不能持续。李赫对记者表示,“水果的生长周期较短;同时,夏季很快到来,水果供给将会增加,缓解水果价格快速上升的态势。”
烟台苹果协会会长姜中武也公开表示,预计苹果等水果短期内还将维持高价位,但到了8月、9月份,新苹果下来后,这个周期就过去了。
据了解,在农业部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中,5~8月西瓜和巨峰葡萄集中上市,9~10月鸭梨、富士苹果和蜜桔集中上市,其他季节消费的这些水果以存库和进口为主。
作为果农的林女士却没有这么乐观,她对记者表示,“今年春天,我们栖霞本地特别干旱。有水的地方还好,没水的地方无法灌溉,这对苹果影响较大。”
不仅如此,令果农苦恼的是,日前人力成本也出现较快的上涨。“现在是苹果套袋期间,近些年来人工成本比较高,现在我们当地套袋工钱有的高达220~300元/天。而这些都是季节性的农活,有时间的限制,不得不请人。”林女士向记者坦言。一般5月底到6月初是苹果套袋的季节,套袋后能改善果实的品质,还能预防病虫害以及避免和农药的接触等。
由于果价和猪价的走强,章俊预计,短期内CPI食品价格大概率维持高位,但考虑到6月将会迎来水果供给旺季,且猪肉价格尚未出现明显拉涨趋势,在缺乏需求端拉动的情况下,二季度通胀仍将保持较为温和的状态。
李赫也指出,猪肉、蔬菜、原油和水果上涨逻辑是一致的,都是由于供给较少导致的,但预计不会造成全面通胀。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则提醒,虽然供给冲击带来水果价格大涨难以持续太久,但由于涨幅过大,对通胀的短期影响不可忽视,并且可能和下半年猪肉价格大涨形成无缝连接。
对于此轮物价上涨对CPI的影响,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认为,水果价格明显上涨,对CPI环比拉动作用为0.2%,考虑到猪肉价格继续上涨,预计5月CPI当月同比可能达到2.9%及以上。
来自国金证券数据显示,截至5 月17 日,农业部7 种重点监测水果平均批发价为7.59元/公斤,接近于2014 年以来的最高值;月度均值环比上涨15.4%,为2014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李赫告诉记者,“预计CPI全年上涨将呈现N字型,3到5月CPI上涨,6月后将有所缓解,11、12月将再次上涨。”他还表示,由于鲜果在CPI权重较低,4月数据来看,权重占比在1.8%左右。另外,猪肉价格上涨速度放缓,因而预计在6月CPI上涨的速度随之也放缓。
暂不影响货币政策走势
虽然果价与猪价上涨,但章俊向记者指出,“当前水果等物价上涨暂不能影响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势。”
他的研判理由是:首先,当前无论是果价还是猪价均是在供给端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上涨,并非需求端的主动扩张,食品价格的其他分项在此情况下难以出现主动上涨。其次,核心CPI始终保持平稳,在广义货币低位企稳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受通胀影响而转向的概率不大。
在章俊看来,今年的宏观政策是由财政唱主角,但也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之配合。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更希望在提高政策前瞻性的基础上保持年内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将成为常用手段。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也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精准调控是大的趋势。
据他介绍,次贷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例如,美联储购买MBS,日本央行购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J-REITs(日本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和TLTRO(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等,这些政策都具有针对特定资产的结构性特征。实践证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解决结构性的经济或金融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从我国去年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来看,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CBS(央行票据互换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创新工具均是针对特定资产的结构性设计,这也将是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
李赫还认为,“由于6月后通胀将有所缓解,所以预计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将减弱。”
潘向东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向未来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短期中国经济失速下行风险小,而通胀上行确定性较高,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不大。
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