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中小投行的哀嚎:老板、IPO不、上科创板不?

发布时间:2019-05-30 12:01:01

  “从去年11月份至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科创板项目。”——某中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对读懂君表示。

  没有什么生意比中国投行更好做了。

  哪怕行情再差,只要IPO不暂停,认真干点活,一年下来投行部门怎么着都能贡献1亿的净利润

  今年科创板+IPO大提速双重利好下,业绩更是可期。只顾埋头搬砖的投行人,让各大投行群里的八卦小黄文都少了许多。

  但热火朝天的IPO浪潮中,中小投行却似乎逐渐被抛下。

  112家科创板企业中,前十大券商拿下了其中84家。前十大券商中,又以“三中一华”最为突出: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及华泰联合四家券商,合计拿下47家企业。

  实际上,承销券商集中度高不仅体现在科创板,现有板块IPO承销市场同样如此,并且近几年来集中度越来越高。

  2016年,253家企业在A股上市,前十大承销商市场份额为48.22%, 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到58.22%。

  某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人才、资本,都会往头部集中,这是不可避免的。IPO承销市场,似乎也是如此。

  难道中小券商参与IPO承销的时代,要结束了么?

  Choice数据统计,过去十年,共有2068家企业在A股IPO,累计募资1.89万亿元。2068家企业为此付出的承销费,高达1102亿元。

  巨额的IPO承销费,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券商打破头都要去争的大肥肉。

  “股票承销业务就是政府部门往外扔一根肉骨头,让我们几条狗去抢。”上世纪90年代,为了承销业务打破头的上海、深圳券商经常这样自嘲。

  有机会去抢,这已经是上天对你莫大的恩赐。那时候,上交所还未成立,股票发行只在上海、深圳两个城市试点。股票承销自然由上海、深圳本地券商负责,上海、深圳之外的券商只能流口水。用那些券商的话来描述,就是两个字:“难受”。

  2019年的今天,这个现象愈发严重。只不过流口水的,变成了中小券商,包括上海、深圳的中小券商。

  科创板是今年资本市场头等大事,各大投行也都鼓足了劲干活。科创板3月18日开门迎客至今,申报企业已达112家。112家申报企业,拟募集资金已达1089亿元。

  112家企业承销队伍中,出现了40家券商的身影。前十大券商,拿下其中84家。

  目前,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为80家。换言之,12%的券商,拿下了75%的科创板申报企业。这12%的券商,都是中国投行界响当当的角色。

  承销家数最多的,是财大气粗的朝阳门巴克莱中信建投。保代人数最多的中信建投,目前出现在16家企业承销队伍中;

  麦子店高盛中信和贵族中金在这场科创板盛宴中没有缺席,两家券商分别出现在11家企业承销商队伍中;

  一向以并购闻名的华泰联合,在这场科创板盛宴中没有落下,目前出现在9家企业承销商队伍中,位居第四;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这几家传统豪强,目前承销企业家数分别都已达7家。

  大券商吃肉,小券商喝汤。20家券商承销家数只有1家,其中很多还是作为联合承销商的身份出现。

  如果从承销金额来看,你更能感受来自中小券商的窒息感。

  18家券商参与的承销项目,金额都不足10亿元,占比都不到1%。最惨的是民族证券,推了一家企业上科创板,拟募资金额仅有2.54亿元。仰望动辄承销上百亿的大佬们,中小型券商的感受还可以用那两个字概括:难受。

  目前,中金公司参与的承销金额最大,高达248亿元,占比22.78%,超过民族证券100倍;中信证券参与承销的金额223亿元,占比20.51%;中信建投参与146亿元承销,占比13.41%;华泰联合参与128亿元承销,占比11.75%。

  没错,这正是传说中的“三中一华”,目前仅有的科创板股票额承销有望超过100亿的国内券商。

  “大树底下不长草”,这句话是对中国电商格局最好的概括。生、死、阿里&京东,成为所有垂直电商的宿命。两家公司就像两个黑洞,吸干了线上的流量、客户和一切。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的投行格局,大投行们正如阿里,京东般,源源不断地将头部企业揽入怀中。

  再“忠贞”的企业,也经不住大投行“器大活好”的诱惑。

  就说新三板企业A,2016年以来一直由某小券商辅导,都已经准备上创业板,科创板出来了。说好一起到白头,这家公司忍不住焗了油。2019年2月,被朝阳门巴克莱拐走了,去科创板上市。

  发展新三板业务,利用客户粘性,为投行业务打下基础,这是很多小券商的唯一选择。等着挂牌的小公司长大吧,等吧,等吧,一转眼企业投向大券商的怀抱。

  IPO业务这么肥的肉,一堆大券商都虎视眈眈,掘地三尺搜寻项目,小券商要分一杯羹,没门。

  你一个中小券商,怎么跟头部券商斗?

  中小券商的保代,有多少具备行业分析能力?有多少有行业人脉资源?又有多少人,唯一的技能是做材料?

  医疗项目,你小券商搞的定么?怎么估值?敢跟投么?再说了,就算能通过审核,股票你发的出去么?

  那些大投行,比如中金、中信,都有专门的海外部门。这些部门帮企业到香港、美国上市,有专门的团队做全球销售路演,定价、发行轻车熟路。科创板诞生后,这些券商直接把这帮人从国外拉回来了。

  “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很强。我们有比较好的项目,两三千万的净利润,他们都能抢过去。他们看得懂行业,能给出很高的估值还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上述投行业务负责人对读懂君表示。

  从研究、投资能力、从业人员资历再到品牌效应,中小投行和大投行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再说了,上市这么大的事情,哪个老板敢交给小券商来做?更何况上的是科创板。

  今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历史上首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出货厂商,仅次于三星。前5大手机厂商出货量62%,较2018年第四季度继续上升。手机生厂商的格局,越来越集中。

  某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人才、资本,都往头部集中,这是不可避免的。IPO承销市场格局,似乎也是如此。

  实际上,现有板块IPO承销市场集中度同样很高,并且近几年来呈现越来越集中的趋势。

  2016年,253家企业在A股上市,前十大券商占比48.22%;2017年,429家企业在A股上市,前十大券商占比53.84%;2018年,122家企业在A股上市,前十大券商发行占比58.22%。

  只不过是对券商要求更高的科创板,表现的更加明显。

  “我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其他的中小型券商,IPO市场基本没戏了。”上述投行负责人对读懂君表示。

  等到科创板之后,创业板大概率会改革,注册制时代会真正来临。注册制市场,比如美国、香港都是由律师来写材料,券商负责估值、销售。

  估值定价要研究能力,销售能力反映服务大机构客户的能力,两者将决定成败。但这两者,中小型券商很难达到。

  难道中小型券商参与IPO承销的时代,要结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