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用实干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9-05-27 08:24:37

  近年来,湘东区就业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力度,夯实基础,打造“五型”机关,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构建就业服务“三级网络”

  湘东区就业局始终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公共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和大部分行政村、社区,构建了县区—乡镇—村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联动网络。

  3年来,该局向上争取专项资金60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六个化”建设。推进服务载体网络化,全面打造直达到村更为优质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架构。推进服务功能标准化,努力实现就业服务和社保服务有效整合,合理划分不同层级平台应承担的职责。推进服务手段信息化,致力把基层平台打造成乡村振兴“智库入口”。推进工作队伍专业化,加快实现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双提升。推进管理精细化,着力促进就业服务网格化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推进保障机制长效化,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基层平台建设的正常投入机制。截至目前,全区12个乡镇、街道和产业园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全改造、全提升。

  推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经过改造提升,全区所有乡镇、街道、产业园和大部分行政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做到了“六统一”,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配备、统一工作职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备配置、统一标牌标识,真正把服务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功能由过去较为单一的求职登记、就失业证办理、招聘信息发布拓展为覆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同时建立实施了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监督评价制度、上门服务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预约服务制度、延时服务制度等,推进“一站式”服务向“一窗式”服务转变,提供更有温度的公共就业服务质效。经过努力,逐步实现了“四个不出村”,即求职登记不出村、用工服务不出村、社保缴费不出村、技能培训不出村,大大提升了服务便捷性和群众满意度。

  发挥就业服务“创先争优”

  为更好发挥就业平台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作用,湘东区就业局以狠抓作风为抓手,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结合“五型”机关建设要求,立足“党建惠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启用江西省人社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公众评价系统。办事群众可以通过服务窗口张贴的二维码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效率进行评分。评分高低纳入对各乡镇街劳保所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通过群众用投票的形式,倒逼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三年来,基于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成22万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和登记输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帮助20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开展了100多场招聘会,帮助1万多名求职者找到工作。组织开展200多期职业培训,培养了7000多名技术人才。发放创业贷款3亿元,成功扶持2000多名创业者健康成长。

  湘东区就业局通过“重心下移,服务前移”,越来越多的业务落实到基层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随着“减证便民”“一网通办”的持续推进,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发挥促进就业,带动创业的巨大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