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19-05-27 08:24:34

  有人说,他敬业拼搏,凭借着不断创新,带动了一条产业链;有人说,他情系桑梓,带着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路奔小康;有人说,他热心公益,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就是萍乡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招明。多年来,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参与带动作用,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业拼搏,带动一条发展产业链

  上世纪90年代初,刚踏出大学校门的陈招明,一心想着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怀揣着梦想的他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牢牢抓住芦溪电瓷工业正在起步的机遇,和父亲一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电瓷企业——萍乡市高强电瓷厂,并于1997年成立高强电瓷集团。

  “要想真正带动地方发展,企业必须做大做强。”为了提高公司竞争力,陈招明牢牢抓住科技这个核心,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研制开发力度,适时将公司经营战略转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电瓷产品。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于2001年2月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引进建成隧道窑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上百个。

  高强电瓷的成功,为当时发展疲软的芦溪电瓷业注入了强心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瓷行业中来。为了帮助大家办好企业,陈招明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办厂经验与大家分享,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环宇、华通、华鹏等几十家民营电瓷企业拔地而起,为芦溪解决了一大批就业问题,仅高强电瓷就解决就业900余人,其中贫困户就业16人。

  真情帮扶,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要带着大家一起富。在办好企业的同时,陈招明既帮助职工自主创业,又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时刻不忘将致富成果同大家分享。

  “以前,我在高强电瓷上班,干的是机修。六七年前,我看芦溪电瓷厂这么多,对生产线上的设备需求量很大,就想自己创业搞一个设备厂,但又怕卖不出去。我把自己的想法和陈总一说,他很支持,不但帮我办厂,还帮忙拓宽销路。”已是一家陶瓷设备厂老板的陈木萍,提起陈招明满是感激。在陈招明的帮助下,他的设备厂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生意越来越红火,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每次有员工想自己创业,我都十分支持。只要成功了,他们就能解决更多的就业,帮助更多的人。”陈招明如是说。

  “我们在集团旗下的正强电瓷设立扶贫车间,安排了十几名贫困户就业,根据工种不同,每月工资大概2000元左右不等,确保了贫困户脱贫有保障。”高强集团副总经理刘长虹介绍。多年来,陈招明又是设立脱贫车间,又是为困难职工组织募捐,又是看望救助患重大疾病的员工……用一个个真心实意的举动,真情帮助着每一位贫困人员。

  回馈社会,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陈招明一直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不断探索就业帮助、产业帮扶新途径。

  设立助学奖学金,每年资助萍乡学院5名困难学生,每人5000元,并为学生提供到公司实习的机会,表现合格的优先招聘;新田小学新建时,一次性捐款8万元,帮助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芦溪县红十字会,为江下村火灾捐款3万元;结对帮助源南乡新下村新农村建设,每年拿出资金帮助村里改善基础建设;结对帮扶张佳坊乡坑口村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产业扶贫常态合作,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出资30余万元,帮助结对村修桥修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20多年来,陈招明从没有停下公益的脚步,不管是济困、助学、助残,还是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他都慷慨解难,把奉献爱心当做自己最大的幸福,累计捐款捐物300余万元。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家公司、每一位人大代表的责任。我将继续发挥代表优势,履行代表职责,为困难群众解决更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努力成为大家心中值得信赖的人大代表。”谈起今后的履职,陈招明的承诺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