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卖萌能“卖”多少钱?皮卡丘给出答案:900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9-05-20 09:44:00

  最近电影院最火的,可能就是皮卡丘了,网上到处都在 pika pika 卖萌。这部《大侦探皮卡丘》上映10天,票房已破4.8亿。

  可别小看这只皮卡丘,妥妥的90后大IP ,诞生于 1996 年日本一款游戏,如今已带来了至少900亿美元的收入,超越70后hello kitty,20后米老鼠,还有前阵子刷屏的漫威。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说说,皮卡丘背后的萌文化,和由此衍生的萌经济。

  “萌文化”源于日本动漫

  “萌文化”最早源于日本动漫,常被二次元爱好者用来形容极端喜好的事物,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萌文化在东亚流行,还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影响了一大批电影创作者。

  比如《神偷奶爸》里讲外星语的小黄人、《超能陆战队》里胖嘟嘟的大白,《帕丁顿熊》里的熊,这些又“萌”又感人的动画形象都成了最大的卖点。

  “头上长草”?这是“萌文化”

  就这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萌万萌滚滚来!“万物皆可萌化”“可爱即是正义”,你看微博上各种萌宠博主层出不穷,晒照片必须嘟嘴卖萌,聊天必备萌物表情包,还有前几年很多人头上都长出了“花花草草”,全民开始集体卖萌!

  “萌文化”催生的“卖萌”词汇

  萌文化还催生了一大批专用词汇:比如桑心(伤心)、矮油(哎哟)、肿么了(怎么了)、朋友叫做“盆友”,同学称呼“童鞋”,各位“宝宝”大行其道,“吓死宝宝了”“宝宝不开心”“宝宝跌倒了”。还有前后鼻音不分的那种,本来的傻乎乎,将huhu变成fufu,“生气了”变成“生气惹”。

  有网友还把这种现象加工成了段子:“动物园里有什么,大西几,大脑腐,小白去,发福蝶,长颈怒……”还有一种加工后的“油腻萌”,多用叠词,比如“拿小拳拳锤洗你”。

  连博物馆的文物都卖起萌来:青铜器版愤怒的小鸟;傻笑了几千年的微笑陶勇;戴墨镜的青铜人首。

  政府通告和交警提示,也有“卖萌”的。比如贵州锦江河景区的提示牌:“亲,不要往锦江河里扔垃圾呀!锦江河妈妈是要生气的喔!”

  从“卖萌”到卖“萌”:萌文化催生的萌经济

  “卖萌”不仅能“卖出好感”,还能“卖出真金白银”。熊本熊就是成功案例,它本来只是日本熊本县的吉祥物,但硬是凭着一己之萌,造就了一座城,据日本银行熊本支行的推算,2011年到2013年之间,它的经济收益就达到了1244亿日元。

  LINE表情包一年卖到2.7亿美元

  把卖萌变现的最佳代表之一了,还有Line和ta的小伙伴们,这是来自韩国的一个社交软件,光是卖表情包,一年就能赚2.7亿美元,再加上各种周边、线下实体店,主题乐园、主题餐饮店,还有和各种品牌合作的服装鞋子配饰等等,总有一款投你所好。

  怎样的“萌物”才能真正卖得动呢?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再也没能管住钱包里的钱,那么问题来了,所有的萌物都能赚钱吗?

  有人就分析过,首先得有辨识度,尤其是颜色,“皮卡丘”和“小黄人”很受欢迎,跟亮黄色的外形有很大关系。

  其次性格要多元,最好有点反差或者幽默感,比如“小黄人”,看似呆萌无害,但是又经常搞怪,时不时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形成一种“蠢萌”的感觉。

  最后,想要成为大“萌物”IP,必须要有国民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男女通吃,老少咸宜,亲和力很重要,像电影《头脑特工队》里,人物形象按照喜怒哀乐设计的,所以有些看起来就不那么亲和,给人一种距离感,所以衍生品的销售就会有局限。

  在这其实有一个营销捷径,就是借用动物的形象,有试验就表明,带有动物卡通形象的零食,比没有动物卡通的,消费者购买意愿会增加25%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喜欢用动物,作为企业的卡通形象。比如京东的狗、天猫的猫、苏宁的小狮子。

  人为什么喜欢萌的事物?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萌的事物呢?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就提出了“幼体滞留”的观点,他认为喜欢一切有幼体特征的东西是人的天性,这能确保人类的延续。

  从社会大环境看呢,萌文化诞生的时候,恰逢日本遇到经济危机,出现了一大堆社会问题,通货紧缩、就业率低、老龄化严重等等。

  “萌物”成了当时年轻人逃避现实的一个出口,一种精神慰藉。那到了现在呢,偶尔卖个萌,还能缓和人际关系。

  卖萌的另一面:成人的“儿童化”

  总之,喜欢萌萌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躲到萌文化的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就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文明病”了,换句话说,就是不想长大拒绝成长,像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到的,是成人的“儿童化”问题,但文化终究要进步,人也终究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