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粮食深加工让更多农民腰包鼓起来

发布时间:2019-05-14 20:05:41

  “种地怎样才能获得更多收入?”这是每个种地农民都关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夏粮苗情基础较好,但同时农产品价格下跌,部分产品波动较大。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黄秉信表示,据对全国2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调查,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1.7%,分类别看,呈现出“两升两降”的运行特点,农业产品和林业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同比涨幅分别为2.0%和0.5%;渔业和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下跌,跌幅分别为2.8%和5.3%。

  显然,单靠卖粮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增收的要求了。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云南等多个省份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的同时,也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粮食加工是粮食安全生产的调节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我国,小麦、稻谷、玉米是三大主粮,其中,小麦和稻谷是口粮,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在有力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带来了粮食结构性供给过剩、政策性库存高企等问题。

  比如,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玉米,其库存问题尤为突出,政策性库存高达8000万吨。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有限,目前在局部地区已经出现“卖难”和“坏粮”现象。

  在此背景之下,多地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发展粮食加工业。2018年,《哈尔滨市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方案》发布,明确了哈市具有优势的玉米、大豆、水稻等十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布局等,这些优势产业将借“两头两尾”的东风,发挥优势持续提档升级。同年4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带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粮食加工、粮食转化与精深加工、饲料工业、主食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今年2月,《云南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18—2025年)》发布,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绿色粮食基地10个,全产业链聚集区5个,粮食全产业链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粮食加工业正在成为粮食生产的推进器和安全的调节阀。在我国,通过合理发展粮食加工业,能够对粮食形成“多则多消化、少则少消化”,实现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企”的转变,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水平,也是实现“农头工尾”的有效途径,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能产生“让黑龙江农民再种出一个大庆,让黑龙江土地再长出一个大庆”的效应。

  多地粮食加工呈现“加速度”

  经济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是要重视“三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和着力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的坚定决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发展粮食加工业可以为大宗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可控的加工转化渠道。

  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粮食加工呈现出新的“加速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春艳表示,牡丹江市近年来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带动农民收入迅速提升。“2017年,牡丹江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以上,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5年领跑全省。”

  高春艳介绍,牡丹江市启动了关东大厨房、农食互联、恒源农林产业园等各种不同类型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7.8%。下一步,要推动各类生产型经营主体向加工领域延伸业务链条,探索组建产业化经营联合体,解决“头尾分离”问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米糠和玉米胚可用来制油和提取医用药品;稻壳可以用来产生稻壳煤气作为动力和干燥用的燃料;碎米可以制成米粉、米淀粉和饴糖;小麦胚营养丰富,经处理后用于强化面粉食品,从小麦胚中还可制备浓缩维生素B1和维生素E等。

  融合发展使农民增收动力更充沛

  今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迈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动力更加充沛。

  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8年,黑龙江省加工原粮723亿斤,同比增幅31%,销售收入103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幅27%。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68亿斤,总产能达到400亿斤,其中,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等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较快。自2017年,齐齐哈尔市先后引进3个粮食深加工大项目,玉米深加工能力目前达到420万吨,是三年前的3.5倍,引进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消化全市80%以上的商品玉米,实现税收21亿元,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帮助农民增收110亿元以上。

  铁岭是辽宁省的玉米主产区,常年粮食产量460万吨以上。得益于当地粮食加工项目,目前周边100公里内的农民能够参与到产业链当中,项目每年可就地消化玉米100万吨,安排就业600人,解决农民卖粮难,带动数十万农民增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到2020年,中国粮食优质品率要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8%,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