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监测行业又一风口 千亿市场尚待开发

发布时间:2019-03-29 08:43:14

  一、水质监测迅速发力

  “水十条”开启水治理元年,以监测促治理,水质监测迅速发力。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正式发布开启了我国“十三五”期间水环境治理的“新元年”。环保部门预计“水十条”带来水环境领域的投资规模将高于大气领域的1.7万亿。同年7月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作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指向标”,水质监测市场有望率先发力。2017年水质监测设备销售数量同比增长86.3%,已超过烟气烟尘监测设备,成为监测设备第一大细分市场。

  二、水质监测未来三年市场近千亿

  根据我们的测算,受益于环境治理重心的转变,水环境治理的快速推进,2019年、2020年、2021年水质监测的总体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98.64亿元、328.11亿元、356.38亿元;其中建设规模为157.37亿元、158.59亿元、158.60亿元,运营规模为 135.83亿元、158.65亿元、181.46亿元,三年合计将释放近千亿的市场空间。

  地表水监测支撑水质监测高速发展。由于“河长制”治水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工作要求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目前现有的监测体系将无法满足治水工作对监测数据全面覆盖、实时有效的要求。“河长制”治水工作的推进将有力推动监测需求的释放,支撑地表水监测市场未来三年的高速发展,预计到2021年地表水监测市场将占到当年水质监测市场总规模的55.30%。总体来看,到2021年地表水监测总的市场规模有望达200亿,其中建设部分101.41亿元,运维部分98.67亿元,其中运维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CAGR高达57.43%。

  三、监测体制改变,第三方运维市场迅速打开

  2015年8月为了加快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施方案》,分三步完成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随之而来改变了我国原有的监测体制,通过采用第三方运维的模式,实现了由“考核谁,谁监测”到“谁考核,谁监测”的转变。环保部上收生态环境质量国控点监测事权之后,真正的监测工作并非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开展,而是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去运营和管理。而第三方运维模式并也非环境监测总站首创,早在2012年山东省就通过公开招标,将17市14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以TO(转让-经营)模式移交给第三方运营,由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共同对运营、比对单位进行质控考核,共同出资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归省、市环保部门所有。自此,山东全省17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好与坏,不再由环保部门“自说自话”。第三方运维模式的改变,不仅是监测运营方式的改变,更是监测机制改革的一大创举。通过监测机制改革,山东省全省空气站运行成本(含设备更新)降低了15%,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

  受益于监测模式的改变,我们预计水质监测第三方运维在未来三年的CAGR将达到15.58%,到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80亿元,并且随着后期自动站点建设以及第三方运维模式的继续推进,运维市场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四、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

  2017年,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总销售额突破了65亿元,同比增长了1.56%。其中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北京雪迪龙中环装备下属子公司天融科技和盈峰环境下属子公司宇星科技5家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共计达到31.4亿元,同比增长34.8%。五家公司占全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也由2016年的36.4%提升至48.1%。随着环境监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龙头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成套的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多样化,其占有的市场份额还将逐步提升,龙头效应将愈发明显。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