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交通运输成果为啥争相入“库”?
产业鹊桥
采用专用设备对破损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并就地添加新料,再经热态拌合、推铺、碾压,山东省路桥集团具有多项核心技术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项目不乏创新点。最近,以该技术项目为代表,山东省有两项科技成果被交通运输部“2018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以下简称成果库)中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收入。
自去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文首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以来,该行业内大批成果涌现,入库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科技成果的拥有者明白,将“看家技术”放到部级平台展示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百宝库’。”山东一入库项目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拿到‘入库证书’荣誉倒是其次,我们更看重入库项目可与交通运输部提名推荐各类国家级奖项挂钩,更看重它作为‘金字招牌’对我们成果转化推广的帮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百宝库”?“金字招牌”加持,科技项目如何走上转化“快车道”?
市场认可度成入库“硬杠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并不是新鲜技术,从欧美国家到国内各省市,这项高效环保的沥青路面维修技术备受追捧。依托山东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路桥集团“十年磨一剑”的核心技术脱颖而出。
山东省路桥集团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步法热风加热、分层铣创再生机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多步加热、分层铣包创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不需要打围,晚上施工,白天开通,一觉醒来换新路”的高效,以及“此技术的碳排放不到传统工艺一半”的看点,让该技术顺利走入国内不少省市,公路再生规模累计达到1400万平方米。
在成果库33个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本身的看点代表着入库项目的共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具有国内应用实例,且应用时间达1年以上,技术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这也意味着,入库并不容易,市场认可度成了“硬杠杠”。
实际上,首批271项入库项目,除了上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外,还包括65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0项交通运输专利、90篇论文及33本专著。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就是“实用性”——这也是解决科技成果推广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比如65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要求“整体技术应用达3年(含3年)以上”;50项交通运输专利要求“在交通运输领域运用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且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33本交通运输专著需要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新政助成果实现“惊人的一跃”
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科技界头疼的事情,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也不例外。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桥梁隧道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寿山,曾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些许无奈。作为科研带头人,他带队参与过十几个国家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在转化环节“卡了壳”——他首先争取的是在国家项目中做课题,因为这对评定职称很重要,而对寻找与企业对接的项目则动力不足。
“由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马克思的这句话指出了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惊险之处。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科研者来说,成果只有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其价值。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动力问题,早在筹建成果库之前,交通运输部就先行出台了重磅新政《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从技术收益、机制建设、收益分配、转化激励、绩效评价、人员兼职、离岗创业等方面,提出了44条交通运输行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转化净收入奖励高于50%”“科技成果收入纳入单位预算”“设立专门机构对接市场”等均具备细化、可操作性和可落地的特征,目的就是要解决以程寿山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的顾虑,打通交通运输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车辙是沥青路面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症下药,抗车辙剂可作为建设材料抵抗着道路永久变形,其好坏影响着道路的好坏。山西省交通科研院研发出的颇具性价比和核心技术的“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抗辙裂剂制备技术”,也出现在本次成果库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
作为入库单位的大赢家,山西省交通科研院本次共有7项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入选成果库。在交通运输部重磅新政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交通领域成果大户涌现出来。
拿到“金字招牌”仅仅是个开始
对山东省路桥集团“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和山东交通科研院“路面结构层内部动力响应检测技术”来说,入选成果库等于拿到了交通运输细分市场的“金字招牌”,但惊喜并不止于此。
按照交通运输部官方的表述,对于入库科技成果,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将颁发入库证书,并与部提名推荐各类国家级奖项挂钩。这意味着,交通运输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项目将从入库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产生;该部年度《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候选项目将从入库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产生;该部推荐中国专利奖候选项目将从入库专利中产生。
一句话,在交通运输行业,成果库不仅仅是该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汇集和展示的部级平台,更是该部推荐各类国家级奖项的成果储备库。
“我们之前与企业洽谈的项目已经顺利转化了。”头顶《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的“尚方宝剑”,手握成果库入选项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研院研究员杨瑞尝到了甜头。与他有同感的是这6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33个科技成果推广项目、50个交通运输专利的持有者,毫无疑问,他们的项目走上了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从2005年开始,山东省路桥集团便着手进行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装备的研发,7年后又筹建山东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深入钻研。自主研发,加上产学研的力量,让山东省路桥集团最终拿出了包含31项专利的重量级成果。
记者了解到,入选成果库的项目,将享受到5年的“入库项目红利”,但在5年有效期内,成果库的项目将要接受动态管理,这给科研人员加了压力,更添了动力。
“源于‘痛点’,归于市场”的科研路子有着天然优势,却也不好走,但成果库的认证不仅让先进技术走入市场,而且在转化路上又“送了一程”,使科技成果的研发及转化如虎添翼。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