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共享经济“阵痛”

发布时间:2019-03-26 14:54:48

  近日,《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直困扰用户的共享单车押金安全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在此之前,拖欠用户押金、挪用用户押金等问题始终让共享单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诚如共享单车。如今,从共享出行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图书、共享健身房、共享衣橱……共享经济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正经历着同质化竞争、诚信危机等“阵痛”。那么,当市场和资本日益冷静,它的前路未来又在何方?围绕此,导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从年初的88.27万辆,减至39万辆”

  一辆单车走出的“抛物线”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出台了大量关于押金问题的明确规定,包括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规定了押金的归还时限等等。

  一时间,让用户颇为困扰的共享单车押金安全问题似乎迎来了转机。

  去年底,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企业频频爆出押金难退现象——有用户发现,在ofo申请退押金时,被系统提示称可将押金转入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如此,其退押周期也已经由最初的秒退变为0到3个工作日,后延长为0到10个工作日,此后再次延长至0到15个工作日。

  事实上,不单单是押金难退问题。

  从一开始“百花齐放”到摩拜、哈啰出行、ofo的“三国争霸”,再到以ofo为代表的单车企业命运难测,共享单车市场的形势正变得越来越微妙。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尽管2017年到2018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不断,多数平台却依旧因为资金断裂无法维持运营。眼下,随着市场资本热潮褪去,大批共享单车被闲置,许多单车折旧损坏,导致市场日益缩减、不断倒退。

  在杭州,共享单车的经历同样宛若一趟疯狂“过山车”。

  2016年11月,“小灰车”骑呗单车在杭州投放了第一批单车。

  彼时,骑呗单车表示,推出共享单车的初衷是想用技术来解决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根据他们测算,杭州市区居民对公共单车的需求要比公共自行车数量大很多。

  及至2017年春天,共享单车的风潮在杭州越刮越猛烈。

  这年1月,“小白车”Helobike进入杭州;2月初,“小蓝车”小鸣单车试水杭州市场;2月底,ofo正式宣布进军杭州——短短几个月时间,呈现出燎原之势。

  然而,越来越多共享单车进入杭城的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17年9月,杭州出台《杭州市关于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共享单车的管理职责、经营管理、运维力量配备、保险与资金托管等方面予以明确,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同年11月,又上线了全国首个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监管平台,首创“黑科技”在线追踪在杭运营的共享单车。

  到2018年底,经过多次减量之后,杭州的共享单车总量已从年初的88.27万辆,减至39万辆。

  “大肆扩张有所缓解,但泛滥、堆积造成的资源浪费已经形成”

  试错

  共享单车不是孤例。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共享经济经历了从快速崛起到遍地开花,再到问题频出的过程。

  此间,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玩具租赁等领域都传出相关企业倒闭停业、合并收购的消息。

  比如共享汽车。去年,整个汽车行业步入“寒冬”,共享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中的用车出行业务也受到了波及。多家共享汽车企业不堪资金、运营等重负,陆续以“业务重组、运营调整”等理由,暂停了部分地区或整体共享汽车业务,有企业甚至被爆出“退押金难、总部人去楼空”等消息——

  去年10月,有消息称共享汽车平台巴歌出行疑似倒闭,客服电话难以接通;

  12月,有用户曝光途歌拖欠押金,总公司已空无一人;

  今年1月,壹出行官方宣布由于业务重组,公司决定暂停共享汽车业务,3月1日开始全部退还违章保证金;

  同样在1月,有报道称小马用车多个用车网点均显示无可用车辆,并且账户内的垫付金额尚未退回……

  据统计,目前国内共享汽车企业有200多家,在资本寒冬的摧残下,很多共享汽车企业都活得非常艰辛,一再减少市场车辆投放量。

  又比如共享租衣、共享充电宝。

  早前,共享租衣平台多啦衣梦曾被爆料“无法正常运营”,与其类似的平台还有那衣服、魔法衣橱等等。同样地,从去年开始,共享充电宝已听不到融资的声音,多数倒闭的企业存活时间不过半年。

  “共享经济所具有的优势已经广受认同,不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也在不断试错,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些困局。”对此,观察人士陈晓慧表示。

  在她看来,虽然当前共享经济领域的大肆扩张有所缓解,但泛滥、堆积造成的资源浪费已经形成。

  此外,信任也成为共享经济的一个软肋。一个事实是,自共享经济出现以来,私占、恶意损毁等现象时有发生,而相关运营平台重扩张的思路导致了对运营模式的探索并未出现大突破,这已成为困扰共享经济生存的重要因素所在。

  “在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方面,共享经济的确大有可为”

  新战场在哪儿?

  “共享经济领域遇到的问题,不是模式天然有错,而是在快速资本化的过程中,行业还没找到盈利模式的前提下被过早地催熟,导致了管理漏洞和资本泡沫。”有专家认为,新事物在成长中免不了暴露一些问题,关键是及时对问题加以纠正,进行公平公正监管,引导产业健康成长。

  正因为此,虽然眼下正经历“阵痛”,各界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了信心。

  记者留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享经济被再次提及。报告称,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

  之于浙江,去年底发布了《浙江省共享经济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也为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共享经济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计划》称,浙江共享经济发展的十大重点方向分别是:研发检测、制造服务、生产能力、智慧出行、医疗健康、全域旅游、智慧物流、知识技能、农村资源、农村服务,同时,还将打造共享经济先行区建设、共享经济新模式推广、共享经济龙头企业培育、共享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四大工程。

  不可否认,在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方面,共享经济的确大有可为。

  比如在工业领域,对制造业“生态”的重塑。导报记者发现,眼下,产能共享已成为制造业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它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围绕制造过程各个环节整合和配置分散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能最大化地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

  在浙江,制造业产能共享同样有着先行先试的经验。

  作为一个基于数据应用线上制造供应链协同平台,阿里巴巴“淘工厂”把工厂产能商品化,在制造业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新进入者不用自建工厂,就可以委托现有的产能加工制造。目前,平台上有两万多家工厂专门为定制化需求服务,已经形成一套个性化柔性生产的供应链。

  张先生是一家服装厂的负责人,在他所在的服装行业,每年都有淡旺季之分。以往到了淡季,由于没有渠道、没有订单,机器只能闲置。

  “这段空档期是最难熬的日子,几乎每分钟都在烧钱。”他表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开始共享资源,接受小批量定制。

  虽说相比大批量生产,定制的订单量不大,但能保证不会出现多余库存,机器在淡季也不会停工,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

(文章来源: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