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最新国标6月2号发布
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本次标准更新,本文邀请三位专家进行解读。 他们分别是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施文兴、上海海利瑞能总工程师唐志军、广州春光总工程师叶欣。 我们来看具体分析——
新标准的积极意义
这个新标准更加适用,考虑到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的工况。 新标准充分考虑了不同航站楼的情况,对楼层等能效、水温、噪音等进行了区分。 辐射端的出水温度一般不需要很高。 如果采用41℃的出水温度进行测试,应用将会受到限制。 当末端形式为散热器时,出水温度较高,能效值较低,噪声值也较低。 相对较高,
此外,节能要求更高,能效限值总体要求变得更高,表示方法也更加合理。 为了符合实际情况,能效评价体系中采用APF和HSPF值替代原来的IPLV值,避免了测量IPLV值时人为设定的不合理工况,能够更好地反映能源情况节省设备。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提高了-20℃的能效限值,遏制了以往一降温就依靠电辅助加热的做法。
1、深冷机温度范围进一步降低至-25℃
所谓的“低温空气源热泵”需要多低才能稳定供暖才算合格呢? 此前的2010年旧标准规定了-20℃,而新标准进一步扩大到环境温度为-25℃。 (所有制冷条件下均无-25℃制冷评估)
事实上,随着核心部件和控制系统的进步,低温空气源热泵所能适应的低温环境近年来不断减少。 有很多产品声称能够在-35℃下提供稳定加热,但也不排除一些低温机器。 -20℃左右工作条件严重衰减。 虽然被称为低温机空气源热泵系统调试,但是要实现低温机的功能却很难。 新标准进一步明确并降低了低温热泵的运行温度,相当于提高了行业门槛,让伪“低温机”退出市场。
2、按制热量35kw划分家用和商用
2010版制冷量为50KW,但单热机组无制冷功能,无制冷量。 那么这个单位应该遵循什么标准呢? 这给之前的设计、生产、监控带来了混乱和漏洞。
2020版规定制热能力为35kw,更加科学。 即使是低温制冷制热机,制冷量超过50kW的基本都是30HP以上的机器。 许多 25HP 机组的功率不超过 50kW。 随着这一变化,15P以上的机器必须纳入商业标准,商业标准也更加严格。 风盘工况的COP要求为2.3(家用要求为2.1)。 这样一来,20HP、25HP的大机就必须更加注重能源效率。
3、进一步细化单位分类类别
2010版按单元结构型式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 2020版在2010版的基础上空气源热泵系统调试,根据机组功能分为单加热型和冷加热型。 按机组配套端分为落地辐射式和风机盘管机组。 类型、散热器类型等,根据不同的功能指定不同的环境温度。 例如,单加热型机组的温度范围为-25℃~21℃,冷热型机组的环境温度为:-25℃~43℃。
新版本根据三种终端分为三种不同型号,更有利于用户选择。 例如,对于一些改造项目,如果使用原有散热器的末端,则可以直接选择散热器式热泵。 其出水温度和机组配置专为散热器设计,更高效、更实用。
4.细分了终端COP、HSPF、APF三种类型
2020新版在使用端分为地暖、风扇盘、散热器。 干球温度-12℃和-20℃对应的所需出水温度为35℃、41℃和50℃。
2010年只有41℃这一标准,新标准细分了不同的使用面,不同出水温度的能效要求不同。 提高了41度出水性能系数。 可能更多是由于更准确的采样和不同的计算方法。 其他工况划分得更加详细,制冷的EER也提高了0.1。规定了-20℃时的制热性能系数
5、增加低温机组制热性能测试要求
参考欧洲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对于测试季节性能效更加科学、有用。 它阐明了制造商的具体测试方法。 新版本对加热取样过程的稳态和非稳态处理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测试要求。 更高。
详细规定了制冷、制热工况下季节性能耗和全年性能系数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并对不同使用地点进行了详细规定。 计算更加准确,以便尽可能接近单位。 评估实际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
6、2020年版增加了《低环境空气源热泵(冷冻水)机组季节性能耗实验与计算方法》。
同样,参考欧洲标准季节性能效,根据不同环境温度以及该环境温度对应的每年供暖时间计算出的综合能效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已经与国际标准接轨。 该标准出台后,企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调试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制热能力,以获得更高的综合能效。
7. 放宽了测量公差
标称供暖出口温度波动±0.5℃。 2010版中,标称供暖出口温度波动±0.3℃。 波动范围扩大了,但计算要求提高了,相互补充和平衡。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