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

习近平:必须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发布时间:2023-11-12 01:07:51

一、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历史观,站在更高的立场谋划推进“双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 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凸显,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 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频频发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严重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 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也会伤害人类自己。 面对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不能盲目地夺取和利用自然,而不去保护和修复它。 “双碳”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事关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兴衰。 推进“双碳”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生态繁荣带动文明繁荣。 在生态衰落将导致文明衰落的深刻历史观指引下,我们应该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深刻的历史眼光,从更高的位置、更长远的角度谋划和推进。 一是牢固树立长远战略眼光。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把握推进“双碳”工作的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使命“国家最伟大”,要切实增强做好“双碳”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政治立场和深远的历史眼光推进“双碳”工作。 二是将“双碳”工作纳入基本战略。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把“双碳”工作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长期坚持工作重要内容,毫不放松,持续引导群众和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 三是切实做好中长期规划。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全面、持续、长期的推进过程。 要坚持国家一盘棋,以大格局、大思路谋划“双碳”工作。 既要制定远期目标和长远计划,又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用长期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 完成支持长期目标的实现。 当前,要聚焦“十四五”时期这个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用碳达峰的阶段性成果推动碳中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低碳经济是指_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_低碳经济下定义

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推进“双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科学结论不仅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创造什么样的政治成果指明了正确方向。 和路径。 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经济发展不应是消耗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应是放弃经济发展而以鱼养鱼,而是要坚持发展。 必须在保护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做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双碳”工作是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大战略举措。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说法为依据。 我们以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生。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我们强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全力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打好硬仗; 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系统功能显着改善,有效发挥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生态资源的固碳作用,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二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变。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新兴产业比重,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赋能新兴产业成为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积极构建能源消耗低排放、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低的生产方式,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显着提升。 三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奖励、人才管理评价等机制,推进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建设,充分激活绿色低碳活力科技创新; 加强低碳科技重大项目引领,重点发展碳捕集、利用、封存等前沿技术,力争基础材料、关键器件和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加强“双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开发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产品,力争形成一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创新成果。

低碳经济下定义_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_低碳经济是指

三、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行动理念,用国家行动凝聚“双碳”工作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的事业,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美丽的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和享受者。 生态文明建设要发生质的变化,不仅需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国家行动。 “双碳”工作是造福人民、服务人民的重大举措。 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民群众既是“双碳”工作创造的美好生态环境的共同拥有者,又是“双碳”工作的推动者。 共同参与、推进“双碳”工作,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行动计划为指导,引导和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双碳”工作。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民行动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积极性,凝聚全民参与的“双碳”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增强全民绿色低碳意识。 建立健全“双碳”工作宣传教育机制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坚持把绿色减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双碳”宣传教育。全民普及“碳”知识,切实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使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 二是鼓励和引导实施绿色低碳行动。 制定多元化创新激励措施,激发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参与“双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积极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参与义务植树、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国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真正让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成为群众的自觉。 三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绿色低碳政策制定,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双碳”政策体系提供建议和贡献; 认真做好政府和企业“双碳”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众知情权,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有效促进双方信息双向互动。公众与政府,形成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_低碳经济是指_低碳经济下定义

四、坚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系统观,有效协调和推动“双碳”工作同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新路,不能再头疼、脚痛、各自解决、互相制约。”统筹谋划、总体施策、多措并举。” 同时,要全方位、全区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问题,一定要算大账、长期账、总体账,按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考虑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把握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统筹谋划、统筹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区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以系统工程、全局视角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统筹协调碳达峰和碳中和,又要处理好“双碳”等任务的平衡。 切实实现“双碳”工作齐头并进、“双碳”工作与其他工作统筹推进。

做好“双碳”工作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必须坚持全局系统观,全面有序做好“双碳”工作。 一是正确把握碳峰与碳中和的关系。 碳达峰与碳中和密切相关,不能简单按时间顺序来看待和推广。 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 碳达峰的时间和达峰程度直接影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和难度。 达峰时间越早,实现碳中和的压力越小; 峰值越高,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越快,难度也越大。 碳中和是碳达峰的目的和约束。 碳达峰是短期目标。 碳中和是中长期的长期目标。 碳中和是对碳达峰的严格约束。 碳达峰的行动计划应该是在碳愿景的约束下确定的。 因此,做好“双碳”工作,必须努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有效衔接、共同落实、协调推进,力争早日达峰,努力减少碳排放。达峰,从而减轻压力,为后期减排留出足够的回旋余地。 ,为碳中和留下更多空间。 二是推动重点消费领域率先达峰。 从能源结构看,煤炭消费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力争率先达峰,为非化石能源或低碳能源发展留出空间; 从行业来看,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建筑等行业和领域力争率先达峰,为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留下空间; 从区域角度看,支持有条件的东部先进地区率先达峰,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留出排放空间。 三是统筹推进“双碳”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 在不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要坚决遏制盲目发展“两高”项目,制定积极、审慎、务实的碳减排计划。 首先要夯实节能减排的基础,到时候加强除煤减碳。 这可以有效避免高碳锁定和达峰,确保经济增长不停滞、不失败。 坚决杜绝先破后建、搞运动式“减碳”,采取“一刀切”、“一锅子”等比较激进的措施,影响稳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低碳经济下定义_低碳经济是指_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

五、坚持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格制度观,用刚性制度约束保障“双碳”工作顺利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落实,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力量是制度和法治。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针对制度不完善、制度松散、法律松散、落实不力、处罚不力等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创新,努力建设产权清晰、参与多元、平等相待的生态文明。注重激励和约束,健全制度。 制度体系; 要加强制度落实,用制度治官,保蓝增绿,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格制度观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打好制度建设“第一手棋”,切实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双碳”政策。 “这项工作已进入制度化轨道。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严格制度观,加快制度创新,增强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用严格制度保障“双碳”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加快构建“双碳”工作政策体系。 加强“双碳”工作顶层设计,国家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推进“双碳”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意见》要求,各地区、各行业要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尽快形成“双碳”“1+N”政策体系。 要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门法律,抓紧修改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创新制度,尽快建立制度尽可能确保“双碳”工作顺利推进。 制度体系。 二是严格制度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于严格管理。 “双碳”相关制度一旦形成,就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各项环境监测制度严格遵守和严格执行。必须严格执行,篡改的要依法惩处。 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不得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做出选择、改变、打折扣。 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党中央关于“双碳”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落到实效。 三是严格考核问责。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双碳”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加强“双碳”制度实施监管。

低碳经济下定义_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_低碳经济是指

六、坚持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共赢理念,以大国责任在“双碳”工作中展现大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类未来。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高度提出,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它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人类未来的发展,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社会组织和机构都必须尽力而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自觉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全球共赢理念为指导,积极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充分展现中国推进“双碳”工作的进展和责任。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球共赢理念,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大国的作用,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世界其他国家也致力于实现“双碳”工作。 一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严格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研究制定“双碳”相关标准规范,探索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不断增强我国“双碳”工作话语权推动发达国家履行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二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积极与美欧等大国开展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加强与日韩等周边国家的“南南合作”合作,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三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各国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向世界各国开放。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碳减排能力,把“一带一路”打造成绿色发展之路,让美丽的生态环境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刘忠,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