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海林业 37年,她一家四代人植树20万棵
山上植被茂盛。 张连连和丈夫王耀武拿起锄头再次上山。新华社记者 邵锐 摄
37年来,她家四代人种植了20万棵树
37年来,曾经荒凉、飞沙乱石的荒芜黄土山,变成了枝繁叶茂、枝蔓茂密的青山。
今年的陕北夏天比往常来得早。 茂盛的植被爬上了山,张连连拿起锄头又上山了。
行走在万亩树叶参天的森林中,湿润的空气让人很难相信自己身处以干旱着称的黄土高原。 踩着一尺深一浅的落叶,张连连像往常一样,给新栽的松树铺上新土,修剪掉斜叶和枝条。 妻子王耀武则拿着铲子在旁边帮忙。 不用说,一看就很有默契。
这片森林是张连连一家37年种植的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黄土坡地已变成一片葱茏的绿色海洋。
37年前,张连连遵照父亲的嘱咐,拿起锄头上山植树,从此从未间断过。 相信“幸福的家庭是努力的结果”,她家四代人种植了20万棵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村里人说,她就像她种下的一棵青松,打不倒,压不碎; 年近70岁的她,希望一百年后长眠森林,永远守护这片绿色。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雷平塔村农民张连连是一位“植树成瘾”的农村妇女。 37年来,她践行“植树造林,生活一定好”的家训,种植荒山1750亩。 穿绿色。 她守护青山、艰苦创业、传承家风的精神美德在延安的山野间广为流传。
一双黑白分明的手见证“树狂”37年的造林历程
张连连的1750亩造林面积,在今天的延安绿化景观中也许微不足道。 但亲眼目睹过雷平塔荒凉的人,就会明白她对追逐绿色的痴迷。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那时的安塞热平塔村和黄土高原上的千座村庄一样,干旱贫困,耕种歉收。
恶劣的生态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风一吹,黄土遮天蔽日,窑洞里大白天点着煤油灯。 几乎没有植被,一场夏雨夹杂着沙子,瞬间就能浇灭农民一年的希望。 种下一斤种子,有时却很难收回一斤粮食。
“雷平塔,沟壑洼地,年年被水土流失遮蔽,地老天荒梁秃,稻谷干枯曲折。” 当地有句俗话,讲述了几千年来陕北人民与生态抗争的艰辛与苍凉。 苦的。
有足够的水和土来养活一个人是很困难的。 但如果不是父亲的话,张连连可能还要长期过这种生活。 1981年,时任延安林业局副局长的父亲张静看到女儿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凄惨,就对张连连说:“去山里造林吧。” 如果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虽然她还没有完全明白父亲的用意,但是这个一天都没上过学的农村妇女却当真了。 “我的祖先世世代代在这片荒山上务农,却吃不饱。土地不能光秃秃的。种什么?那就种树吧!至少绿色的照片好看。”
怀着一个简单的愿望,她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保留了几块粮田,把自己的30亩耕地换成了数百亩荒坡。 她拿起锄头,就上山了。 每天背着干粮和水,从早到晚,风雨无阻,干活。 小孩子哭了,她就把草绳绑在炕上,出去种树。 她整天工作。
“她疯了吗?大家都忙着种地,她却在山上种树,没有种好地?” 在那个温饱都还成问题的年代,张连连的行为令人震惊,谣言也随之而来。 。 有人居心不良,故意把羊赶进森林。 不一会儿,新绿的树苗就被吃光了。
张连连抱着被啃坏的树苗,哭着想了一夜。 “算了,我们不能好好耕种土地吗?种树成林需要30年,我们能等吗?” 就连她的丈夫也开始劝她放弃。
但倔强的陕北妇女不肯屈服,第二天,她红着眼睛,提着铁锹再次上山。 “别人说我种不出来,我就想展示给他们看!” 村民们发现,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山脊上总有一个挥舞着锄头的瘦弱身影,他们的疑惑渐渐变成了叹息。 “这位阿姨的身躯比锄头柄高不了多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
如果没有树苗,她就自己花钱去买。 如果没有水窖,她就自己捡石头砌起来。 张连连的肩膀经常被扁担擦伤,血迹斑斑。 陕北的山势陡峭,有些75度以上的山丘连羊都爬不上去。 有一次,人们用一辆马车把树苗拉上山。 车掉到了沟底,驴子被困在车底下,快要死了。 张莲莲并没有害怕,只是用脚走遍了荒山。
打击接连而来。 刚种树时,由于根系脆弱,一场大暴雨摧毁了整个森林,连根拔起。 村里的人都说:“她现在要放弃吗?我们的黄土本来就不适合种树!”
又一个不眠之夜。 树倒了,但张连连没有。 她越是沮丧,越是勇敢,越努力地往山上跑,把树种得越深。 有一次,她背着树苗上山时,不小心踩进了一个田鼠洞,右膝当场受伤。 从那时起,这种病就扎根了,她仍然很难弯腰。 直到十年后,她才接受手术切除了右膝盖骨,并在她的体内永久植入了不锈钢人工膝盖。
见过张怜怜的人,都对她那双黑白分明的双手印象深刻:长年累月的风雨,让她的手背漆黑,布满“沟壑”; 她的关节异常粗壮,手掌惨白,长满了老茧。 “我母亲的手掌因为常年拿着锄头被磨坏了,即使在手上缝一块布也没有用,往往刚长出来的皮肤就会被碰伤、流血,手掌也会变得破烂不堪。”越来越白。” 张连连的长子王军说。
传承家训,继续奋斗,绿水青山终成金山银山
当年种的很多树,现在都需要两个人互相拥抱。 37年间,张连连用了100多把锄头,穿坏了300多双鞋。 雷平塔的山水变绿了,张连连的发梢也变白了。
“你能看到的绿色大部分都是张连连亲手种下的。如今,村子里一年四季都很难看到黄土飞扬,夏天再大的雨也很难形成山洪。 “以前,我们从来不敢想象黄土高原能变得这么美丽。”雷平塔村村民马登喜说。
生态改善防止了水土流失,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财富。 张连连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种树,你一定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她把这句话当作家训,刻在自家院子的外墙上。
“我妈妈一生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植树。从我记事起,她就带她上山去植树。植树造林是家里永恒的话题。” 张连连的二儿子王军军说,当时他还小,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过这么悲惨的生活:定户口后,几亩粮田就够她吃的了。肚子疼了,但母亲还是没日没夜地去山上种树。 当我放学回家时,我没有看到我的父母。 我饿得嚎叫着进山,妈妈却装作没听见,生怕耽误了植树。
张连连是个“树狂”,沉迷于植树。 她一天最多可以种500多棵树。 王君君说,妈妈植树最怕被打扰。 有一次,父亲和邻居闲聊了一会,张连连就生气了,说:“你这么聊天,我都可以种二十多棵树了!” 在森林政策全面启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家的林地只是安塞干渴的黄土中难得的一片绿荫。
不负青山,不负青山。 从父亲到孙子,张连连一家四代人持续种植20万棵树,也享受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 1995年,她在村里承包了数百亩果园,种植苹果、桃、杏树。 老两口和孩子们起早贪黑,修路、筑坝、建水库、铺设管道,不仅满足了果树的灌溉需要,还为全村提供了甘甜的泉水。 几年后,果园进入盛果期,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张连连常说,幸福的家庭是努力的结果。 人只要勤奋,就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从一开始不理解,到后来她主动去山上种树。 她的四个孩子和九个孙子都在森林里种了树。 2015年起,王军继承了母亲的产业,在千亩林地上建立了生态农场,发展林下养鸡。 如今,该农场每年生产土鸡3万多只,供应西安等地40多家超市。 以张连连命名的“莲花鸡”品牌逐渐名声大噪。
“没有这片森林,我们就养不起鸡。保护好这些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 致富后的张连连并没有忘记村民。 生态农场自成立以来,已累计雇用员工350余人,其中90%是该村及周边地区的农民。 每到节日,她都会把鸡蛋和土鸡送到乡亲们家中。 近期,王军还准备将当地的鸡分发给贫困户饲养,养殖场统一收购。 预计将有45户贫困户脱贫。
“这座山就像我的母亲,树林就像我的孩子。如果你善待你的母亲,你就会永远活着。”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曾经荒凉、飞沙乱石的荒山,如今变成了枝蔓茂密的青山。 微风吹过,林海如碧波,一浪高过一浪,向山顶推去。
雷平塔村党委书记翁殿龙说,国家推出退耕还林政策后,张连连给全村无偿捐树苗,大家都跟着她学植树。 为了确保村民种的树能顺利通过验收,张连连看到有空地就重新种植,比主人还贴心。 如今,村里95%的林地已种树,全村已开发经济林6000余亩,人均收入11300元。 依托良好的生态,该村首个3A级景区即将获批。
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在喝水的时候挖井的人。 张连连始终对党心存感激。 “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一家人就无法过上好日子。没有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陕北就没有今天的绿色面貌。” 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妇,不善言辞,但她对党有着最简单的尊重。 情感。 2003年,张连连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9个孙子中有6个是大学生,二儿子、大儿媳、长孙也相继入党。
“党员要带头莲花海林业,诚信办事,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 张连连牢记乡亲。 这些年来,她先后五次向上级申请项目,为村里修路、修电线。 2011年,她从省里筹集了40万元用于拓宽村里的道路。 2007年,她投资5万元改善东营小学教学设施,大儿子王军资助村里一名孤儿读大学。
2000年,张连连因其对绿化的贡献而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2017年,她的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荣誉纷至沓来,但张连连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淳朴:她用着价值百多元的手机,很少买新衣服打扮自己,无论谁来她家做客,她都会先煮一篮鸡蛋,塞到客人手里。
孩子们在安塞给她买了一套新房,但张连连却很少住在那里。 每年在村里生活11个多月,她就无法割舍森林。 虽然腿脚不方便,但只要爬上山脊,她就感觉精神十足:这片森林是哪年栽的,那棵树得过多少次病害? 每次离开家较长时间,她都会赶回来。 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山,在树下坐了一会儿。
“此山如我的母亲,这片树林如我的孩子。孝敬母亲,子孙万岁。” 走进山林时,张连连常常表达这样的哲理情怀。
张连连用了37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片绿色,她将家训传承给子孙,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 她曾经指望通过植树来为身为木匠的丈夫省下购买木材的钱。 不过,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间伐过一次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想过要砍树了。
如今,66岁的她仍然每天上山,在高耸入云的刺槐林里种下新树苗,几代树在林中共存。
每年春节全家人团聚的时候,张连连一家人总是背着锄头和铲子爬进森林。 树下畅谈,回顾过去的日子,许下来年的愿望。 像一场虔诚的仪式,让青山绿林见证家族的成长。
“当我死后,我想把自己埋在树林里,永远保护这片绿色。” 随后,张连连和妻子互相搀扶着,向森林深处走去。 落叶中沙沙作响的脚步声莲花海林业,在山谷中久久回响……(记者李勇、刘宗荣、陈辰、江辰荣)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