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年内违约数量181只 超短期融资券占比13.19%
原标题:信用债年内违约数量181只 超短期融资券占比13.19%
2019年债券违约的数量仍然在上升。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2月4日,债市违约数量达181只,去年同期违约数量为150只,同比增加20.67%。
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截至12月3日,违约债券已覆盖到公司债、中票、短融、企业债、超短融等所有主要券种,按各券种违约债券只数所占比例来看,排名前三的券种为公司债(占比33.67%)、中期票据(占比15.16%)、超短期融资券(占比13.19%)。
超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内的短期融资券。因其发债主体资质好,其违约情况通常较低。
虽然按规模排序,超短融在全部违约券中的比重相对靠后,但是一般而言,相对于其他债务融资产品,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企业信用资质较高,在公开市场有持续债务融资行为,信息披露充分,评级也相对较高,多为AA+级别、甚至AAA级别的发行主体,投资者认可度高。
截至12月4日,今年发生超短融资券违约的发行主体有六家。部分AAA评级级别的发行主体的违约,令债市投资者更加谨慎。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超短融的主体资质较好,违约率水平低于市场平均。随着超短融发债主体资质的扩容,发行人资质开始下沉,AA+级及以下主体的占比逐年提升。不过,从违约率来看,超短融今年的边际违约率为0.22%,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以及中期票据、公司债、私募债等其他主要券种。
尤其是,今年民企债券的违约占比依然居高不下。主体评级维度来看,AA+以上主体评级债违约占比进一步上升。对于债市投资者而言,苏莉对记者称,闭眼看债时代已过,深耕细作乃立身之本。一方面信用风险持续暴露背景下,新增违约更趋多样化,这使得违约风险预判难度加大;以康美、康得新为代表的民企财务造假事件,使得财务报表质量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增加了投资者依靠财务报表进行风险识别的难度;另一方面,流动性分层和信用分层持续演进下,行业、区域等维度的信用分化加剧,自下而上的个券价值挖掘需求和难度提升,因此投资者还需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以降低信息不对称。
此外,从发行角度而言,今年以来债市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信用分化严重。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总裁闫衍表示,上半年市场流动性分层现象持续提升。在整体经济未明显改善,同时市场流动性分层加剧情况下,尾部企业信用风险仍在持续释放。并进一步导致信用分化。2019年以来信用资源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集中,新发债等级进一步向AAA等级集中,同时国企发行规模占比也有所提升。
对于评级机构而言,也应该防止给予发行主体断崖式下调级别的风险。苏莉对记者表示,评级机构也应该不断加强内功建设。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和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内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内资评级机构均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修订完善评级方法、评级模型、评级技术,提高评级质量。
“同时,提升科研能力和研究覆盖面,进一步深化完善宏观、债市、行业、个券等全链条多维度的研究,配合企业现场调研以及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此外,进一步完善风险排查和项目持续跟踪的工作流程和安排,加强对受评主体全范围数据的实时和动态采集,增强风险排查的时效性。”苏莉称。